在数字时代,网络诈? 骗手段日益翻新,学生们也成为了诈 骗分子虎视眈眈的目标群体。近期,一则关于“老师”群发绩效补贴链接,致使多名学生被骗的案例引发了广泛关注,为此,马上消费金融特别提示大家,请防范此类网络诈 骗事件。
在昆明某校,多名在校學生被拉進一個企業微信群之後,看到了一則看似官方的通知,聲稱“2025年個人績效補貼可以點擊申領了”,還特別標注了需要在規定日期之前認證領取。學生看到這個通知後,幾乎沒有起疑心,紛紛點擊鏈接,並按照網頁提示填寫了自己的銀行卡號、密碼、短信驗證碼等信息,隨後,學生們發現自己銀行卡裏的錢很快被轉走。這時,大家才反應過來,可能遭遇了騙局,隨後立即報警。經民警統計,被騙學生每人的損失在一千多元到三四千元不等,總計有六萬多元。
根据昆明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的民警介绍,诈 骗分子先是精准掌握了学生的名单以及老师的个人信息。随后,他们利用这些信息冒充学校老师,将学生们逐一拉入一个虚假的企业微信群。在群内,诈 骗分子以老师的名义发布官方通知,并规定了认证领取的最后时间,制造出一种紧迫感,以此来降低学生的警惕性。此外,“老师”发布的官方校园网站,也是骗子精心制作的钓鱼网站,上面有着学校的徽章、标识等元素,伪装得十分逼真,以至于学生们并未怀疑,最终导致被骗。
为此,马上消费金融温馨提示大家,在防范此类诈 骗事件时,有几个关键点需要厘清:
第 一,学会核实信息的真实性。无论是短信、微信信息,还是在其他平台收到的类似补贴申领信息,请不要轻易相信。正确的做法是第 一时间通过正规途径进行核实,在校学生可以直接联系学校的辅导员,或者登录学校的官方网站查询相关通知。社会信息可以通过公开的官方渠道进行核实,避免被虚假消息误导。
第二,守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尤其是銀行卡密碼和短信驗證碼等敏感信息。這些信息一旦泄露,銀行卡內的資金安全便岌岌可危。在任何情況下,無論對方聲稱是什麽身份,都不要隨意透露這些關鍵信息。
第三,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社会人员,多关注一些常见的诈 骗手段和防范方法,提高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对于诈 骗分子五花八门的诈 骗手段,做到心中有数,不被轻易蒙骗。
最後,如果自己或身邊人遇到此類事件,請保留好相關證據,立即報警處理。
总而言之,网络诈 骗手段层出不穷,我们作为网络世界的活跃群体,更应时刻保持警惕,筑牢防范诈 骗的坚固防线。(来源:YNTV2都市条形码)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