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安全行业深度调整与技术迭代加速的当下,山石网科正以一场深刻的战略变革,试图打破行业同质化困局,实现从技术优势到商业价值的跨越。这场变革的核心,是研发成功的自研ASIC安全专用芯片,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双A战略”——“ASIC 解放算力、AI 解放人力”构成了公司突破增长瓶颈、实现扭亏增效的关键路径。
山石网科董事长兼 CEO 叶海强
爲什麽是ASIC?基因與戰略的交彙
山石網科與ASIC芯片的淵源,可追溯至其創始團隊的技術基因。公司創始人源自Netscreen——全球首家采用ASIC芯片路線的網絡安全企業,而Netscreen之後,僅有Fortinet延續了這一路線。作爲全球第三家成功自研ASIC安全專用芯片的企業,山石網科的突破並非偶然:最終實現一次性流片成功,背後是四五年的持續投入與曆史經驗的積累。
这种坚持源于对行业本质的深刻认知。在山石网科看来,当前网络安全市场的“内卷”,本质是同质化竞争的必然结果。若企业缺乏差异化能力,终将在价格战中迷失。自研ASIC安全专用芯片正是其差异化的核心载体:作为防火墙定制芯片,它将高频调用代码固化,释放CPU算力,不仅弥补了国产CPU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更实现了系统性能的稳定性、效率提升与时延降低。用山石网科的话说,这是“ASIC for System”——为整个安全系统提供底层算力支撑,从硬件层面构建技术壁垒。
值得注意的是,自研ASIC安全專用芯片的研發門檻遠超資金投入。正如團隊所言,即便有充足資金,也難以快速複制這一成果,其核心在于長期技術沈澱與流程把控。這種高壁壘特性,成爲山石網科抵禦同質化競爭的“護城河”,也爲其“雙A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双 A 战略” 的底层逻辑:算力与效率的双重革新
在ASIC芯片之外,山石网科将AI纳入核心战略,形成“双A战略”的完整框架。二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分别指向“系统算力”与“流程效率”的优化,二者融合可有效应对“攻强守弱” 的行业常态。
“ASIC for System”的价值已逐渐显现。实测数据显示,搭载自研ASIC安全专用芯片后,防火墙应用的CPU占用率从50%以上降至个位数,性能跃升显著。这不仅提升了产品竞争力,更让客户对山石网科的技术路线从观望转向信任。而“AI for Process”则聚焦于内部运营的革新:通过AI优化研发流程(如AI辅助编码)、服务流程(如AI解决运维问题),释放人力成本,破解行业普遍存在的“高人力投入、低效率产出”困局。目前,山石网科的研发效率已因AI应用提升25%,印证了这一路线的可行性。
而“雙A戰略”的落地,正是要通過技術叠代(ASIC)與效率優化(AI),將技術優勢轉化爲市場競爭力,實現從“産品認可”到“規模增長”的突破。
以 ASIC 平台切换为核心的 “两步走” 规划
山石網科制定了清晰的扭虧與增長規劃,而自研ASIC安全專用芯片的量産與平台切換,是這一規劃的核心支點。目前,芯片已進入量産階段,預計2026年上半年實現全平台産品切換。
公司將2023-2025年定爲“調整優化期”,核心任務是完成全産品線向ASIC平台的切換。這一過程被視爲“鳳凰涅槃”的關鍵:短期來看,切換可能影響盈利穩定性,但長期而言,只有完成平台升級,才能實現成本結構優化與性能躍升。2026-2028年則爲“規模躍升期”,目標是年收入從10億元突破至20億元,市場排名從行業十余名跻身前五。
务实 AI 观:不追风口,聚焦 “流程优化” 的落地价值
在AI大模型崛起的背景下,山石網科對網絡安全的認知也在深化。公司認爲,AI的普及擴大了傳統安全邊界,單純依靠“建牆”式的防護設備已難以滿足需求,客戶真正需要的是“安全感”,而非炫技式的産品堆砌。
为此,山石网科以山石灵岩大模型应用平台为核心,秉持“开放融合、AI赋能、智慧运维”的安全理念,遵循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治理七步法, 通过“AI 安全”与“安全 AI”的双向驱动,为客户落地“一个中心、四大基石”的安全体系建设提供全新赋能。
對于AI技術本身的應用,山石網科保持務實態度。其AI戰略聚焦“流程優化”而非概念炒作,例如通過AI提升編碼效率、解決標准化運維問題,而非盲目追逐大模型或智能體的商業化。公司坦言,智能體的商業模式尚在探索中,中國市場的特殊性(如國有企業決策流程、雲廠商自研安全能力)決定了需“先跑再說,用結果驗證”,避免照搬國外經驗。
結語
從自研ASIC安全專用芯片到“雙A戰略”,山石網科的轉型路徑清晰而堅定:以技術基因打破同質化困局,以效率革命重構成本結構,以生態思維拓展商業邊界。在網絡安全行業加速洗牌的當下,這種“技術築基、效率突圍”的策略,或許正是實現“鳳凰涅槃”的關鍵。正如山石網科所判斷,未來將是那些能將技術價值轉化爲商業韌性的企業在行業重構中站穩腳跟、持續生長。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