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鶴壁的三家村,一幅全新的牆繪悄然登場:雪白的牆面上,光伏板如同琴鍵般整齊鋪陳,四扇窗格則盛滿了春夏秋冬的光影。
这片彩绘墙的背后,藏着一位“ 97 后”村长张桂芳的坚定选择。从彩绘出圈到綠色轉型,她帶領村民走上了一條不同以往的振興之路,也開啓了村莊與新能源融合發展的新篇章。
網紅村長的選擇
三家村的故事,始于“ 97 后”女孩张桂芳的归来。 2020 年,24?岁的她响应号召回村,被高票选举为村长。面对破败房屋、累累负债和留守老人的困境,她另辟蹊径,用艺术彩绘开启破局之路——将“梵高的星空”泼向斑驳的墙壁,让“大鱼海棠”游过荒废的谷仓,把灰暗的村庄绘成鹤壁头个“彩虹村”。
她以“ 97 村长小芳”之名在短視頻平台讲述村庄故事,不仅让三家村登上熱搜,更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各类项目接踵而至。她的事迹引来新华社、人民日报等 20 多家媒体报道,相关内容多次登上央视,她甚至走进人民大会堂,当选共青团中央候补委员。
当流量汹涌而至时,张桂芳却更清醒:乡村振兴需要深耕土地的持久力。如何让“网红”蜕变为“长红”?她开始广泛调研,积极行动——尝试直播带货推廣农产品,引进文创、民宿等产业项目,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在考察了多种乡村发展模式后,光伏发电以其清洁、稳定、可增收的特性,在众多选项中展现独特优势,成为了她赋能村庄未来的重要路径。
最初,只有少数敢于尝试的村民在自家安装光伏电站。没想到,这些光伏板竟成了全能帮手:雨天挡漏、夏日隔熱,更不知疲倦地把日光转化为电能供家电使用。村民算过一笔账:自家用电成本直降大半,多余电量并网还能按月进账。当“屋顶能生钱”的喜讯在村口树下、灶台边传开,“阳光存折”的名号越叫越响,主动安装光伏电站的家庭日益增多。
“從目睹小芳回村創業,到見證三家村變身彩虹村,我們一直關注著這裏的變化。”陽光家庭光伏渠道人員感慨道,“村民願意裝光伏電站,是對新能源的信任;而我們帶著産品與服務來,是想爲鄉村做件實事,這像是一場雙向奔赴。”
2025 年 5 月,这场“奔赴”迈出了更坚实的一步:阳光家庭光伏在三家村成功落地「阳光创富电站」和「阳光健康医站」。创富电站为村集体创造稳定且持续的收益,健康医站依托绿电升级,使村卫生室焕然一新,室内新设备让村医效率倍增,村民享受更周全的体检。而新增的描绘着新能源愿景的墙绘,正是这场“奔赴”的见证。
新能源照進四季窗
每晚睡前,张桂芳总习惯性地点开手机上的“阳光云”APP。“创富电站已经发电 1890 度!自 5 月 2 日投入使用以来,仅过了三个星期。”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她仿佛看到每一度电转化的收益,如涓涓细流般汇入村子的发展基金,变成助学金的书本、老人餐桌上的熱汤……每一份收益,都是“幸福生产力”。
從最初用彩繪讓村莊“出圈”,到如今推動“陽光收益-反哺村民”的可持續循環,張桂芳正用新能源思維爲三家村探索更穩固的發展路徑。這份對陽光經濟的信心,讓她也毫不猶豫地將自家屋頂加入了“陽光家庭”的行列。“我和爸媽仔細算過賬,裝上陽光家庭光伏,每年省下的電費加上余電收益,是筆實實在在看得見的收入。”
光伏电站带来的收益清晰可见,持续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更重要的是,阳光家庭光伏的普及与公益电站的落地,为村庄打开了参与新能源产业的大门。一些原本观望的村民,在亲身体验到光伏电站的好处后,甚至成为了光伏电站的推廣者或合作伙伴,在家门口参与到这个绿色产业中,实现了从“受益者”到“参与者”乃至“建设者”的转变。
如今的三家村,已有幾十戶村民安裝了光伏電站,成爲豫北“光伏示範村”亮眼的一員。陽光家庭光伏用“多發電”的技術內核與“更友好”的人文溫度,在這片土地上寫就了關于光的雙重敘事——是能源與鄉村的和諧共生,亦是企業對鄉土最深情的致意。
“陽光家庭光伏,點亮四季美好”。陽光新能源帶來的不只是屋頂發電的收益,更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能量煥新。從張桂芳的回歸,到村莊的蝶變,再到村民紛紛參與綠色産業,這場由光開啓的故事仍在繼續,也將在更多鄉村落地生根。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