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部名为《九尾狐男妖爱上我》的AI生成短剧在社交平台引爆熱议,抖音单平台播放量突破1.8亿次。该剧从场景到角色均由AI完成,虽被网友吐槽"画面似PPT""九尾狐尾巴像鸡毛掸子",但高频反转剧情与猎奇元素仍吸引大量用户追更,目前连续更新27集仍保持高熱度。
據制作人辣糖透露,AI短劇制作周期較傳統影視壓縮90%以上,單人或小團隊借助開源工具即可完成全流程。其團隊4人即可實現日更,每集1分鍾內容制作耗時約2小時,涵蓋構思、腳本、AI素材生成、剪輯及發布5個環節。成本結構顯示,單條5分鍾視頻實際投入約100元,包含AI工具訂閱、基礎設備及人力開支,所謂"50元做3集"僅涵蓋部分工具費用。
商業化路徑方面,行業呈現多元化探索態勢。廣告植入成爲主要變現渠道,如萌寵短劇嵌入食品品牌獲得收益;流量分成與平台補貼依賴爆款概率;付費觀看模式仍在培育期;知識付費領域則湧現大量AI短劇教學課程。但從業者普遍反映收入不及預期,全職創作者月收入多集中在2萬元區間,"月入50萬"案例屬極端個例。
专家指出,AI短剧的价值在于重构内容生产逻辑。其"快速试错-数据反馈-迭代优化"的创作模式,使中小团队得以与专业机构同台竞技。随着多模态大模型技术突破,预计2025年下半年将出现更具沉浸感的AI互动短剧,但伦理规范与版權界定将成为新的挑战。这场由50元成本引发的行业变革,正在悄然改写影视创作的游戏规则。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