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在長城工程科技會議上,由傲林科技有限公司投資,技術支持的安徽數智建材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數智建材研究院),圍繞創新研發的“曉秒”産業大模型進行了主旨報告分享。本次會議由清華大學和中國建材集團聯合主辦,數智建材研究院與北京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研究中心聯合承辦。
大會重點圍繞人工智能賦能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核心挑戰與戰略機遇,探討大模型在傳統産業場景中的核心技術和多場景的適配能力,分享人工智能+傳統産業融合創新的實踐方案。會議邀請張钹院士、張亞勤院士、胡事民院士、樊文飛院士擔任大會主席。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周育先、清華大學副校長曾嵘出席會議並致辭。工信部原副部長王江平,中國建材股份黨委常委、副總裁,數智建材研究院董事長薛忠民,數智建材研究院總裁劉震等百余位人工智能與制造業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國資委,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等相關人員出席會議。
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制造筑底 智能作翼 携手共创“中国智造”美好明天》的致辞。
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周育先
周育先表示,集團將立足深厚的行業積澱、領先的技術積累和全面數字化轉型的成果,借助長城會議的高端智庫平台,彙聚更多外部優秀AI資源、培育更多場景模型,加快實現産業大模型在工業制造業領域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真正打通AI在工業場景應用的“最後一公裏”,加快人工智能工程化複制,賦能千行百業轉型升級,開辟材料及相關産業數字化服務的新賽道,爲發展新質生産力、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貢獻更大智慧和力量。
會議上,數智建材研究院首次正式對外分享獨立自主研發、實現“經營-生産實時雙閉環”的産業大模型“曉妙”——“曉蒼穹,妙萬物”,基于數理、機理、業務邏輯,賦能制造業實時閉環有可量化效益的AI決策。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数智建材研究院董事长 薛忠民
薛忠民在主旨報告中指出,中國建材近年來啓動數字化轉型,成立安徽數智建材研究院,以“1+1+N”核心架構成功研發了建材産業大模型1.0“曉妙”。該大模型通過融合數據模型、機理模型、業務模型和領域知識庫,並引入通用語義大模型、多模態和代理式AI架構,成功打造了賦能業務場景的企業級智能決策平台,實現了生産運營供應鏈、生産、營銷的實時協同模型閉環和生産側端到端全工序實時自動閉環。該模型實現了三大核心技術創新,包括時序數據與工業機理融合、多模態場景協同及決策容錯模型,助力人工智能在制造業實時、安全閉環執行,創造可量化價值。
在實際應用中,“曉妙”産業大模型已取得顯著成效,目前正以中國建材集團水泥板塊爲“試驗田“,實現了在經營側,打通從供應鏈、生産、銷售到執行反饋的全鏈路實時閉環,形成跨區域、跨場景、跨部門秒級協同優化。在生産側,基于開發水泥生産全工序端到端實時自動閉環模型,達成“數據采集→AI優化→設備執行→質量驗證”的毫秒級穿透閉環。
薛忠民表示2023年在试点模型孵化成功后,2024年在生产侧,同步在66家工厂进行复制推廣水泥配料模型,助力吨水泥成本显著下降,并实现了实时优化闭环。经营侧,水泥资源投放优化模型去年下半年就实现增效千万余元;煤炭供应链优化模型成功实现全链路库存可视与智能分配,库存资金占用资金节约超千万元。
同時在本次會議圓桌對話環節中,針對AI驅動産業變革,産業大模型賦能千行百業,數智建材研究院總裁劉震與中鋁集團CIO謝海、中國電建股份公司CIO吳張建等産學研專家們進行了深入對話交流。
数智建材研究院总裁、傲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 刘震
專家們一致提出AI落地制造業需突破三大關鍵:一是強化"一把手工程"機制,建立自上而下的數字化轉型體系;二是夯實數據基礎,通過産線智能化改造構建高質量數據集;三是工業領域的生産制造環節,AI落地仍需突破工藝機理與數據融合、複雜工況適應性、實時性要求等核心挑戰,需要産學研用協同創新,構建面向工業場景的專用模型和解決方案。
未來,數智建材研究院也將基于新能源、能源、石化、鋼鐵、食品制造等十余個行業,持續深耕産業大模型的構建與叠代,開放共享生態,堅持賦能千行百業,努力打造行業新範式。與産學研各界專家在協同開展産業數據治理、加快建材行業可信數據空間建設、探索AI共商共建共享新模式三個方面一同推動建材行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的轉型升級,爲培育新質生産力、實現高質量發展作出一份貢獻!
與會嘉賓“金句”點評
劉烈宏:
我們正在聯合國務院國資委實施國有企業數據效能提升行動,加快高質量數據集建設和應用,以央企的實踐引領産業智能化的變革。我們也非常高興了解到,中國建材集團整合水泥生産的1.3萬億條數據,開發了融合200余個場景的産業大模型,使噸水泥配料成本降低1%以上,能耗、電耗下降了2%以上。
近期建材集團也聯合清華大學開展可信數據空間的構建。這種産學研用四位一體的創新協同模式,不僅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提供了樣本,也爲人工智能産業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作爲建材行業的領軍企業,中國建材集團這一創新實踐具有很強的示範和帶動意義,期待中國建材繼續發揮頭雁效應,在工業智能化和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中輸出更多中國建材方案,爲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王江平:
對于中國建材AI應用實踐的三點認識:一是1+1+N模式,爲制造業AI應用創造了一種示範。1個數據底座,1個行業大模型,N個場景模型。這種模式從結構上有效規避了工業場景需要模型不但需要高的魯棒性,還需要較高的精准性,較低的容錯率。二是強化數據基礎管理,建立了集團數據底座,有效銜接既有IT資産,實現異構數據協同。這一點充分說明數據管理是AI體系化應用的基礎。三是力求在全産業鏈各環節加速AI應用。一般而言,微笑曲線兩端AI應用較多,中間段較少,難點也較大,但生産制造環節是AI應用最有價值的應用場景,尤其是流程性行業,是制造範式變革最徹底,效率提升最明顯的場景。
中國建材的實踐充分說明,AI應用不但要獲取低垂的果實,還需要向難點索取價值,這是AI+制造業應用最有前途的領域。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