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期間,由是石科技主辦的“算力爲基——並行優化與行業模型賦能AI産業變革”高端圓桌對話在上海隆重舉行。來自學術界、産業界及研究機構的頂尖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国产算力突破、并行优化技术及行業模型實踐展开深度探讨,为AI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图| 2025 WAIC 是石科技圆桌对话现场
國産算力崛起:軟硬件協同需要技術突破
隨著AI技術在各行業加速滲透,算力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如何通過國産算力支撐大模型發展,成爲圓桌首個焦點議題。清華大學副教授甘霖指出,国产超算平台(如神威、曙光、天河等)已具备服务行业大模型的能力,但需通过并行算法优化解决存储、扩展及能效瓶颈。“提炼行業模型的共性需求,构建通用算法库和工具链,是提升国产算力效率的关键。”
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專家從算法角度補充,強調“軟硬協同”的重要性:“下一代模型架構需與國産芯片設計深度耦合,打破傳統適配模式,推動芯片工藝與算法創新的雙向奔赴。”鴻之微董事長曹榮根則以材料科學爲例,提出國産算力需強化異構能力,支持多精度計算,並加快算子庫生態建設。PPIO聯合創始人王聞宇坦言,國産硬件雖已接近國際主流水平,但軟件生態尤其是非CUDA兼容體系的調優能力仍需突破。
行業模型落地:医药研发、能源革命等AI應用實踐
在垂直领域,AI与行业知识的融合正催生变革性應用。華領醫藥研究與發現技術部負責人馮令戈分享了生物醫藥全鏈條的AI賦能案例:從靶點發現、蛋白結構解析、藥物分子設計及模擬濕試驗結果到臨床試驗設計優化,AI提升了海量生物醫學科學數據的價值、大幅縮短研發周期並降低成本。“例如,FDA現代化法案建議逐步通過AI模型替代部分動物學實驗,提升了藥品研發效率,使得患者可以盡快獲益。”
中海儲能總經理王屾则展示了能源领域的创新實踐。该公司开发的铁铬液流电池垂类大模型,整合15年材料数据,实现电解液配方优化、反应堆模拟及电网智能调度。“传统研发需14年打磨70分产品,而AI助力下,我们正加速向100分迈进。”王屾表示。
並行優化:超智融合時代的核心技術引擎
面對異構算力與多樣化行業需求,並行優化技術被多次提及。甘霖教授形象比喻:“同一塊芯片,優秀工程師可通過並行優化將性能提升20倍。”他透露,團隊正探索用大模型學習資深程序员针对特定芯片优化的代码,实现“AI for Parallel Programming”,未来有望大幅降低科学计算的开发门槛。
是石科技董事長闫博文总结称,国产算力需以“超智融合”(HPC+AI)为路径,通过并行优化释放硬件潜力,而行業模型则需深耕场景know-how,形成闭环迭代。“只有技術、生態與産業三方協同,才能推動AI從實驗室走向産業化落地。”
共築生態:開啓AI産業變革新篇章
圆桌尾声,是石科技总经理毛运航呼吁产业链伙伴携手,以算力为基、创新为翼,共建开放共赢的AI生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國産算力崛起与行業模型爆发的双重驱动下,中国AI产业正迎来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机遇,而并行优化技术将成为这场变革的核心支点。
此次對話不僅爲AI與産業融合提供了方法論,更展現了中國科技企業在全球AI競賽中的技術自信與生態雄心。未來,隨著算力、算法與數據的持續進化,HAI賦能千行百業的畫卷將加速展開。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