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進入2025年,人形機器人行業迎來一波罕見的融資洪峰。5月末,京東(JD.US)被曝B+輪融資進入智元機器人股東名單;6月下旬,騰訊(TCEHY.US)、阿裏(BABA.US)等紛紛入局參股宇樹科技。
相较之下,资本市场熱度也持续攀升,根据摩根士丹利5月份的一份报告,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5万亿美元。国内,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该行业目前处于发展的前沿。
産業鏈投資機遇凸顯
事實上,今年以來,我國機器人産業發展勢頭迅猛,技術與智能化水平持續提升,應用場景日益豐富,産業升級進程不斷加快。據最新數據,我國人形機器人核心部件的國産化率已超70%,今年産業規模有望達到379億元以上。
目前,全國已在50多個細分領域開放應用測試場景。在實際環境的打磨中,類似“關節”這樣的技術突破不斷出現。在養老服務中心,保姆機器人能完成疊衣服、端茶倒水等工作,部分還可提供精准的健康監測服務。
政策層面也相繼頒發,如工信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支持人形機器人研發及産業化,並細化了技術路徑、場景應用和發展目標。地方政府也紛紛出台配套扶持政策,爲行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值得一提,日前,衆多智能機器人亮相上海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成爲吸睛焦點。除了會格鬥、書法等“能文能武”的機器人外,大會現場還展示有多款在生産、生活多樣化應用場景中“會幹活”的機器人,呈現機器人從“動起來”到“用起來”的創新突破。
業內人士進一步指出,當前來看,人形機器人正處于“技術驗證向産品叠代”的關鍵期,短期需理性看待商業化進度,長期應關注技術積累與場景適配能力。隨著資本助力與政策引導,行業有望在未來3-5年實現質的突破,逐步從“實驗室”走向“生産線”“生活圈”。
微美全息挖掘長期空間
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深稛嶷合的前沿领域,正逐步从概念走向商业化落地。资料显示,微美全息(WIMI.US)凭借技术研发与场景拓展的双重优势,积极布局这一赛道,完善产业链协同、扩大产能布局,已跻身人形机器人赛道头部,旨在挖掘长期市场空间。
目前,微美全息加速突破機器腦、AI視覺、機器算法等關鍵核心部件,並成立高標准智能機器人創新研發中心,強化技術創新能力。同時,微美全息積極推動智能機器人應用場景創新,垂直整合具身智能産業鏈,目標助推人形機器人迎來商業化量産元年,有望在全球産業鏈中占據關鍵位置,分享萬億級市場紅利。
結尾
隨著科技的不斷整合和應用場景的拓展,機器人行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變革。無論是自主研發的技術突破,還是産業鏈的升級,都令人振奮,彰顯出“前沿科技未來已來”的堅定信念。因此,可以相信,未來,伴隨科技的不斷革新,機器人將成爲人類生活的“夥伴”,爲人類帶來更高效、更智能的生活體驗。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