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曾用名滴滴打車、嘀嘀打車,是一款基于分享經濟而能在手機上預約未來某一時點使用或共乘交通工具的手機應用程序,由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所設計開發。滴滴出行于2012年成立起初只能預約出租車,後來發展到可以預約快車、禮橙專車、順風車(後曾下架)、代駕、試駕、甚至還可以拼車出行。其與多個第三方支付提供商合作,用戶可以方便的在手機上實現打車並付款。滴滴業務已拓展至亞太地區、拉丁美洲和俄羅斯,用戶達逾5.5億,提供出租車召回車、網約車、順風車、公工交通、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等服務。年運送乘客超過100億人次,是世界上最大的出行服務平台。2018年滴滴出行上半年巨虧40億。
經曆了2019年的沈澱和形象重塑期,2020年的滴滴啓動了“暴走模式”,2月底上線新品牌花小豬,4月宣布青桔單車獲得10億美元融資,9月出租車業務升級爲“快的新出租”,同時發力社區團購,日前滴滴又發布首款定制網約車D1……,一系列動作都在預示著,今年滴滴將再次全面出擊。
自2012年成立起至今的8年中,滴滴已經完成了19輪融資,融資總額合計超200億美元,被稱爲中國市場融資輪次最多的公司。

媒體報道,一站式移動出行及生活服務平台滴滴出行(DIDI)擬于今年內來港上市,目標估值介乎600億至800億美元,傳正與高盛、摩根大通在內的投行洽談。
滴滴發展史
2012年9月,嘀嘀打車上線,提供出租車預約服務。
2014年5月,嘀嘀打車更名爲“滴滴打車”。
2015年2月14日,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合並。同年9月9日,滴滴打車更名爲滴滴出行並啓用新logo。
2016年5月13日,滴滴出行宣布新一輪融資進展。其中,美國蘋果公司向滴滴出行投資10億美元,成爲本次融資最大單筆出資者以及滴滴出行戰略投資者。
2016年8月1日,滴滴出行通过换股方式收购Uber中国的品牌、业务、资料禑岖部资产。Uber新公司估值将达到350亿美元(约2,715亿港元),交易完成后,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Uber中国的其余股东将获得滴滴合计2.3%的经济权益,Uber(全球)将成为滴滴最大的股东,滴滴将以680亿估值,向Uber(全球)公司投资10亿美金,若按此估算,持股比例在1.47%。
2017年5月26日,滴滴攜手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聯合國無障礙出行”項目,上線“無障礙專車”服務,爲殘障人士、老人、病人、孕婦等特殊人群的出行提供更便捷服務,該服務需提前2小時預約,定價暫與普通商務車預約相同。
2017年12月19日滴滴出行表示,正尋求通過當地特許經營合作夥伴將其打車服務引入台灣,有可能成爲該公司首次外擴,料將與美國競爭對手優步正面交鋒。[12]2018年2月,滴滴出行在台灣開展“滴滴順風車”業務,然而在2018年3月,由于順風車收費方式與出租車雷同,被中華民國交通部公路總局認定非單純共乘,認定有“白牌車違法載客營利”行爲,公路總局對滴滴在台代理商樂迪科技開出9張舉發單,共開罰1億8100萬元新台幣。樂迪科技于2018年4月表示,爲避免造成用戶困擾,滴滴順風車已于4月13日下午六時暫停在台灣地區的服務。
2018年1月4日滴滴出行以9億美元收購巴西最大叫車平台企業“99”。同年1月9日,滴滴出行和小藍單車聯合宣布,小藍單車將由滴滴方面托管,未來用戶可在滴滴APP內免押金騎行小藍。此次托管合作之後,滴滴將爲小藍用戶額外提供一種轉換押金、特權卡和充值余額的方式,用戶可自主選擇是否轉換爲等值的滴滴單車券和出行券;而小藍單車的品牌、押金和欠款等各項事務,則繼續歸屬于小藍公司。
2018年1月25日,滴滴出行自有共享單車品牌“青桔單車”上線運營[15],但因違規投放問題,多次遭到約談。
2018年2月,在台灣短暫推出過滴滴順風車,但因違法超收分擔油資以外金額,被視爲“營利行爲”因而被開罰4.3億元後于4月下架。
2018年4月23日,滴滴出行宣布進入墨西哥市場。至此,滴滴已將業務拓展至香港、台灣地區,以及日本和拉美地區。
2019年1月,傳滴滴裁員25%,去年員工年終獎金減半。[
2019年2月14日,滴滴內部一份文件顯示公司6年虧損390億(人民幣),2018年虧損109億。
2020年11月2日,滴滴正式進駐新西蘭市場。
滴滴主要股東
滴滴采用VIE架構,即境外公司控制境內實體。在股權方面實行投票權和收益權的分離,以便滴滴管理層加強對企業的控制。
股東名 | 經濟權益占比 | 持股比例 |
---|
優步 | 17.7% | 5.89% |
滴滴管理層 |
| 8.4%[30] |
騰訊 |
| 11.4%[30] |
阿裏巴巴集團 |
| 10%[31] |
中信産業投資基金 |
| 4.8% |
數字天空技術投資集團(DST) |
| 4% |
Tiger Global |
| 4% |
Coatue Management |
| 4% |
軟銀集團 |
| 3.44% |
金沙江創業投資基金(GSR) |
| 3.44% |
百度 |
|
|
蘋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