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定焦One,作者:陈丹,授权站長之家转载发布。
日活用戶8億的抖音,低調上線了自己的電影評分功能。
目前,抖音院线电影已公开披露包括《哪吒之魔童闹海》《南京照相馆》《罗小黑战记2》《长安的荔枝》《你行!你上!》在内的数部电影评分。抖音方面表示,未来将逐渐覆盖新熱、历史电影。
抖音影視榜專區
這些年,試圖涉足電影評分的平台不在少數。
微博、知乎、虎撲等社交平台都推出了打分功能,貓眼、淘票票等票務平台也在電影海報上標注用戶打分。這些評分剛推出時雖引發關注,卻很快淡出大衆視野。截至目前,“豆瓣評分” 仍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影评指标。
豆瓣网友常常用“日活300”自嘲这个平台的小众与式微,但对影视市场来说,这个小众平台的评分却堪称“生死判官”。以今年暑期档为例,豆瓣評分8.7的《F1:狂飙飞车》,即便排片率仅为个位数,票房仍稳居高位,最终有望破4亿。而全明星阵容的《酱园弄·悬案》上映首日票房高达9000万,但5.7评分反映的口碑很快让这个数字跳水。
對從業者而言,豆瓣高分也意味著“觀衆的蓋章認可”。演員劉烨多年前曾直言,豆瓣網友的評價,所有電影人和公司都高度重視。《漫長的季節》豆瓣開分當天,導演辛爽在床上哭了半個小時。
手握庞大用户基数的抖音,能否挑战“豆瓣評分”在国内一家独大的地位?
不做豆瓣,要做“爛番茄”
由于剛上線,抖音電影評分的入口并不明显——用户需检索“电影”“电视”等關鍵詞,才能找到“抖音影视榜”专区。专区内可查看部分影片评分,点击分数即可进入打分页面。
与豆瓣类似,用户可标记“想看”和“看过”,用1-5星对电影进行打分并撰写影评。不同的是,豆瓣評分位于电影页面中最显眼的位置,且会显示具体的打分比例。抖音评分只在电影海报旁显示分数。另外,抖音对影评长短作出了特别标注,长篇大论的影评被标注为“长影评”,一般的短评则无特别标注。
從評分分布看,抖音的評分更爲集中:《南京照相館》《羅小黑戰記2》《戲台》都拿下了8.7的高分,《聊齋·蘭若寺》《長安的荔枝》《你行!你上》則都是7.5分檔。在豆瓣,這幾部電影的評分差異明顯,最低的只有6.6分(《聊齋·蘭若寺》),最高8.7分(《南京照相館》)。
抖音的打分人數也尚不能與豆瓣相提並論。截至7月30日數據,除了《南京照相館》《戲台》打分人數上了20萬以外,其他幾部電影打分人數大多在5萬以下。在豆瓣,《長安的荔枝》《醬園弄·懸案》打分人數都在10萬以上,《F1:狂飙飛車》更是將近30萬。
暑期档熱门电影抖音、豆瓣評分对比(截至7月30日)
目前来看,刚刚上线的抖音電影評分还不具备与豆瓣評分分庭抗礼的影响力。很多影迷、网友甚至不知道抖音上线了此功能,也没有几个片方拿抖音评分为电影口碑背书。但也有网友看好其潜力——抖音月活超10亿,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1.55小时(QuestMobile2025年3月数据),庞大的用户基数使其评分更可能贴近大众口味。
而在被贴上文艺和小众标签的豆瓣,活跃用户很大一部分是阅片量庞大的影迷群体,有其审美特性。譬如,对剧情片、文艺片、纪录片、作者电影更友好;对纯商业类型片,如爆米花大片、流量粉丝向作品要求更苛刻。在早期,豆瓣甚至被部分人批评 “小众傲慢”。
簡言之,豆瓣是影迷打分,抖音的電影評分更傾向于反映大衆即時口碑。
在海外,最具影响力的两大影评平台——烂番茄(Rotten Tomatoes)和IMDb(Internet Movie Database)也构成了一套“双重参考体系”。
IMDb由全球注册用户直接打分后取加权平均值,评分更偏向 “综合口碑”。除了评分之外,还包含投票人数、剧情简介、演员列表、幕后花絮等,是一个庞大的电影数据库。
烂番茄的核心指标是 “爆米花指数”(Audience Score)和“新鲜度”(Tomatometer)。前者由普通观众评分,满分5星换算为百分比,3.5星及以上视为推薦。后者则经过平台认证的专业影评人投票计算。他们会对电影进行“推薦/不推薦”投票,60%以上推薦即为“新鲜”(Fresh),反之则为“腐烂”(Rotten)。
在抖音的電影評分頁面,部分電影也公布了抖音百評團推薦度。譬如,《你行!你上》百評團推薦度就高達79%。據公開信息,目前抖音“百評團”成員共計186人,主要由影視領域的專業創作者、資深影评人以及熱爱电影、具备电影评论能力的抖音创作者组成。
若豆瓣評分类似IMDb,那么抖音電影評分的模式则更接近烂番茄。
在北美电影市场,烂番茄的 “新鲜度” 已成为片方宣发的核心参考指标,甚至能直接影响票房走向。如2017年《逃出绝命镇》凭借99%的新鲜度,从独立小成本片逆袭为全球票房破2.5亿美元的爆款。2019年《X战警:黑凤凰》因烂番茄新鲜度仅22%,票房远低于预期。
搶話語權還是宣發生意?
推出電影評分,抖音早有鋪墊。
早在今年春節檔,抖音就有了試水動作。當時,抖音推出了一項旨在提升觀衆體驗和口碑反饋的活動——新春歡樂觀影計劃,電影評分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環節。搜索相關春節檔影片時,搜索頁上方banner推薦位顯示“百評團作者點評”跳轉按鈕,跳轉頁面展示平台大號撰寫的影評長文及抖音平台評分。
在6月17日舉行的抖音電影奇妙夜上,抖音正式宣布于暑期檔陸續公布電影用戶評分。
暑期檔臨近過半,該功能終于上線。從目前的動作來看,抖音依然很謹慎。根據抖音的說法,抖音會經過一系列嚴格的用戶評分計算,計算後結果若滿足要求即會公布。但具體評分機制及公布要求,抖音未作進一步說明。
抖音上線電影評分也在情理之中。
首先,口碑在觀衆內容消費決策過程中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抖音是电影宣发领域的头部平台,平台内熱搜、熱门视频曾一度能直接拉动票房增长。然而,随着电影市场整体遇冷,观众的观影选择愈发谨慎,此前那种依靠映前大规模曝光就能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的效果,如今已大打折扣。
就拿《水饺皇后》来说,49亿的抖音话题播放量超过去年票房榜TOP6《默杀》,票房却不及对方三分之一。一位业内人士介绍,抖音在短視頻营销领域基本一家独大,但片方和营销公司这几年更像是在研究“抖音玩法”,很多露出、熱门视频并不能转换为票房,产生了很多“无效熱搜”“无效曝光”。
觀衆從“爲一段預告或影片陣容、題材購票入場”轉向“映後觀望口碑再行動”,這使得映後反饋的重要性被前所未有地放大。而評分機制,無疑爲平台更深度地參與映後傳播提供了一個新的有力工具。
其二,通過評分體系參與電影的口碑構建,也是補齊抖音電影生態的重要一環。
抖音在電影賽道布局多年,2020年成立抖音文化公司,參投電影,四年累計出品51部,但多爲聯合出品,話語權弱。2022年收購票務平台影托邦,後將其更名抖音電影票,卻難撼貓眼、淘票票地位,二者占95%市場份額。2024年抖音退出電影投資出品,抖音文化縮減注冊資本,其在電影賽道未達預期,未能成爲行業“第三極”。
長遠來看,抖音若能成功運營電影評分體系,有望將用戶從單純的宣發內容消費者轉變爲主動搜索評分的決策參與者,進而成爲電影消費決策的重要入口,反哺其票務。那麽抖音或將真正構建起一個涵蓋宣發、消費、評價全流程的閉環電影生態系統,從而提升其在電影行業的話語權。
但運營一個電影評分體系,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容易。
誰能代表大衆審美?
从现阶段上映的几部电影来看,抖音评分的影响还微乎其微,豆瓣評分更能体现口碑与票房的正相关性。
《长安的荔枝》豆瓣評分7.6,占据了多天的票房榜第一,最终票房有望突破8亿。口碑两极的《聊斋·兰若寺》和《你行!你上》豆瓣評分比《长安的荔枝》低了1分,虽然映前备受关注,但票房都不及预期。而在抖音,这三部电影的评分则未能体现出这种口碑差距。
豆瓣的一位網友提出疑問:抖音的評分爲啥沒有反映在票房上?照理說抖音用戶才是最大票倉。
一位影视宣发的从业者解释,抖音的电影评分刚刚上线,谈影响力还为时过早。而对于抖音電影評分公信力和權威性的建設,她並不看好。因爲,圍繞評分早已形成了一個多方角逐的戰場,而與産業鏈上下遊聯系密切的抖音,很難扮演一個公正仲裁者的角色。
就拿猫眼和淘票票两个票务平台来说,二者不仅是票务平台,还深度参与电影投资、宣发,这种 “既做裁判又做选手” 的角色,导致其评分公正性常被诟病。不少影迷质疑两个平台都存在对合作影片的 “流量倾斜”,如优先展示正面评价、降低负面评价权重。与此同时,猫眼和淘票票的整体评分都偏高,用户多为 “随手评分”,更像 “即时消费反馈”,对影迷参考意义有限。
再譬如常常登上電影宣傳海報的微博電影大V推薦度。該指數已經上線8年,擁有數百位評委,想要複刻爛番茄的新鮮度。但在爛番茄,影評人更爲嚴苛,獲得不及格評分甚至“爛番茄”(超低分)評價的電影也屢見不鮮,而國內一部院線電影的推薦度很少跌到80%以下,對于普通觀衆而言參考性有限。
图源 / 烂番茄官网
甚至,对于所谓的影评人、大V,观众和影迷的信任度也一再下降。片方和宣发公司常常请大V和影评人站台,以“推广费” 甚至 “投资分成” 为代价,换取其发布正面推薦。很多大V在推薦时仅强调 “视效好”“演员努力” 等安全话术,观众很难从中获得真实评价。
由于在影視鏈條中身份特殊,如何平衡“專業性、大衆性和客觀性”,抖音要走的路或許更艱難。
首先,作爲核心宣發平台同時又主導評分體系,當深度合作影片獲得流量傾斜時,抖音評分的獨立性易受質疑。其次,依賴算法推薦進行流量分發,使得通過批量點贊等行爲操控評論區風向相對容易。盡管平台表示,爲了確保評分體系的公正性和權威性,將嚴厲打擊虛假刷分行爲,但未披露具體模型。第三,與豆瓣用戶偏向文藝深度影評不同,抖音用戶群體更爲廣泛多元。如何引導並培育平台的影評文化,避免情緒化、片面化評價,需要長時間的沈澱。
一位网友吐槽,目前市面上的这些评分指数就是看个乐。“如果豆瓣的评分高,他们(片方)会挂出所有平台评分;如果豆瓣評分低,他们就挂出所有给自己高分的平台。”
即便是豆瓣評分,近年也争议不断。
大量粉丝和水军的涌入,刷分行为与平台反作弊机制持续博弈。与此同时,评分被情绪绑架的现象也日益增多。譬如因导演、演员的舆论争议、影片价值观争议,大量用户在未观影的情况下打1星,导致评分与影片质量严重脱节。“豆瓣評分还能信吗”——这个问题被反复提出。
豆瓣创始人阿北早在2015年便撰文指出,随着影视市场的爆发,豆瓣評分会更频繁地被推到风口浪尖。但豆瓣要做的,是在更大的外部压力之下,继续“中立地还原观影大众的平均看法,满怀诚意地保护公众对豆瓣評分的信任”。
豆瓣仍在小心翼翼地維持自己的中立性。一位業內人士透露,豆瓣跟行業內的影視公司基本不交流,他們希望這個平台自由生長,因此通過投訴途徑試圖刪除差評基本無效。
未来,抖音電影評分或许能凭借流量优势成为票房参考的新变量,但能否真正打破现有格局,不在于分数高低,而在于能否取信于观众。毕竟,所有评分体系的終極竞争,从来都是对 “信任” 二字的争夺。
而在抖音評分上線的次日,就有粉絲在微博上號召大家爲偶像打分了——這場關于“信任”的戰爭已經悄然打響。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