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記我用了這麽多年,我最有發言權,我可不敢替,你們誰能搞定,誰上。”
老鄧在會上,狠狠甩了一句氣話。
作为圈里最早的一批DBA,老顾是O記铁杆,他的工位里,最醒目的不是家人照片,而是历代O記认证证书。
开完刚才的“數據庫替代”内部通气会,老邓“余怒”未消。
回到工位上,把鍵盤敲得噼裏啪啦響,在工作群裏瘋狂輸出,一口氣寫出了自己的「六大不敢替」理由↓
当然,老邓也知道,紵峄监管发文了,这替换的趋势肯定无法阻挡。
只是,作为O記铁粉,他心里有点意难平。
接下來,單位組織了技術選型會,讓一家家国产數據庫厂商來“過堂”。
老鄧心說這下可好,看我怎麽怼你們!
事情就像預料的那樣……
選型會上,老鄧一頓輸出,把前面幾家廠商都給噴走了。
終于,輪到最後一家講方案,廠家專家上台了。
老鄧翻了翻白眼,buff已經疊滿了,只等對面講的有漏洞,就開噴。
結果…
這家一開場,啪啪啪啪啪啪,竟然把老鄧想怼的那些點,全堵上了。
老鄧有點懵,他在腦子裏仔細品味剛剛對方講的那幾個點…
六大痛點怎麽破?
请看數據庫平替解决方案
痛點1:擔心應用改造成本高、難度大
替换數據庫,最怕动应用,他俩捆绑太深了。
一旦所选數據庫兼容性不够,存储过程、触发器,甚至SQL语句全都得改,一改就是成千上万行,没人愿意碰。
所以说,换數據庫,别动应用才是最大的剛需。
怎麽解:不用你改,我們來兼容!
应用软件 SQL、PL/SQL 零修改,如果不兼容,这家公司的數據庫反向适配,这就是底气。
都有哪些“姿勢”呢?
多语法原生兼容的一体化框架,可插拔、可扩展,支持对Oracle/MySQL/SQL Server/PostgreSQL等深度兼容;
Oracle兼容能力接近100%,常見複雜語法全支持,真實案例中,銀行系統百萬行PL/SQL代碼未改一行,成功遷移上線;
MySQL語法全面覆蓋,在大多數場景下性能甚至優于原庫;
SQL Server常用语法兼容度达99%以上。
這家公司主打“低難度”遷移—高兼容、零改造。
往往,在遷移前,別人的內心戲是這樣的↓
結果呢,再複雜的場景,他們都全部搞定了。
看看這些超級複雜的遷移實戰吧,用戶應用代碼全部零修改。
于是,到最後,完美平替!
痛點2:擔心數據遷移複雜,工作量大,勞心勞力
數據庫迁移的另一大负担,就是历史数据量大、流程繁、比对难。
曆史數據要搬、增量數據要同步,遷完之後還得一條條校驗一致性。
不僅費時費力,稍有差錯就可能返工重來。
怎麽解?
這家廠商提供了一整套全自動遷移工具和解決方案↓
①“流水线”作业模式,结构迁移 + 全量迁移 + 增量同步,一次走完。
②一致性比對,確保新舊數據一致,避免遷完了才發現丟數據或錯數據
这些工具久经沙场,经过大规模验证:數據庫原厂人员每年直接为客户迁移部署近万套數據庫,服务客户上线近2000个系统。
痛點3:擔心系統停機時間過長,影響業務連續性
在許多業務關鍵、運行敏感的系統中,停機窗口極短,甚至“幾分鍾都不能斷”。
这类“无法停”的系统,是數據庫替换中难啃的“硬骨头”。
怎麽解?他们提供柔性迁移方案,做到重要系统迁移不停机。
這套方案,包含一整套柔性遷移工具鏈,包括:KDMS、KDTS和KFS。
其實,這三劍客在前面的數據遷移場景,就已經出過手了。
KDMS:完成曆史數據的結構化遷移;
KDTS:用于按變更記錄(如SCN、LSN)進行全量增量數據遷移;
KFS:用于在線增量數據的實時同步遷移。
現在著重談,如何不停機遷移。
這套方案的核心理念是:整個過程,原系統可以持續對外提供服務,而新系統利用三個工具的配合,在遷移曆史數同時,實時接收變更數據,確保兩邊數據始終一致。
有了這套柔性遷移方案,遷移不再等“節假日”或“通宵窗口”,上線更可控,替換更輕松。
痛點4:擔心系統測試無法全面覆蓋生産環境,上線就“翻車”。
這是一個靈魂拷問:在遷移測試環境跑得好好的,一上線到生産環境就出問題。
傳統測試只能覆蓋一部分功能,而真實生産環境業務邏輯繁雜、並發壓力大、數據鏈路長,很難完全模擬。
甚至有些PoC測試專挑軟骨頭,刻意避坑,結果,真上線就踩坑。
怎麽解?
這家廠商提供了基于真實生産負載的全量回歸測試工具,讓企業上線前,就像在真實環境裏“預演”一遍。
這套測試工具的工作方式很直接也很聰明↓
从原O記系统中捕获完整业务负载(包括SQL语句、事务、执行顺序等)将这些业务流量一比一“重放”到自家數據庫上;
自動對比執行效果與性能表現,生成分析報告,提前發現潛在問題,提前解決,確保上線後不“踩雷”。
測試工具能做到無需應用源碼、覆蓋全場景、測試結果真實可信。
讓系統上線之前,就像在生産環境裏跑了一遍,問題在上線前就被幹掉。
痛点5:担心国产數據庫可能存在丢数据、宕机的风险,导致业务停摆
在关键系统中,數據庫一旦完成割接替换,就意味着“只能成功,没有回头路”。
但實操中,有些意外總是讓人猝不及防。
數據庫替换,不冒险,才是好方案。
怎麽解?这家厂商提供双轨并行,随时可回退!
上线后如果国产數據庫出现故障,系统可秒级切换回原有數據庫继续运行,业务不中断,数据不丢失,真正做到“万无一失”。
上線有保障,失敗可撤回,全程低風險。
即使是在銀行、電網、軌交這類對連續性要求極高的行業,也能實現替完還可回頭。
當然,這其實是一顆定心丸,這家廠商做了無數平替案例,還從來沒用過回退這一招。
痛點6:性能能否達到Oracle同等水平?
这恐怕是包括老邓在内,最后一个顾虑了:“国产數據庫性能行吗?能打得过O記吗?”
换成国产數據庫后,要是性能掉队,业务慢半拍,系统卡顿,那真是换了个寂寞啊。
怎麽解?
这家厂商有足够的底气,他们相信數據庫的性能优化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刀真槍地在核心系統中跑出來的。
目前,他们的數據庫产品已经在2000+關鍵業務系統中實現替換上線,驗證了“替得了、跑得穩、上得去”的能力。
六條講完,嚴絲合縫。
老鄧萬萬沒想到,自己竟然聽得津津有味,還記了一大段筆記。
不由暗暗感慨:士别三日,国产數據庫的进步这么大。
这时候,台上的厂商专家开始了总结:我们不止能替O記,更有“全家桶”级别的国产替代能力,涵盖主流數據庫全谱系↓
講完這些,廠商專家頓了頓,翻到最後一頁——
没错,这家數據庫厂商就是「金仓數據庫」。
一句话,數據庫平替用金仓,让「不敢替」的痛,变成「能平替」的路!
尾聲:
老鄧終于放下了執念……
項目驗收那晚,老鄧望著穩定運行的系統、波瀾不驚的監控大屏,拿起手機,悄悄發了個朋友圈。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