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硅星人Pro,作者:Yoky,授权站長之家转载发布。
最近,螞蟻集團旗下 AI健康應用AQ推出iOS版,上線不到24小時,火速攀升至蘋果應用商店醫療榜榜首,超越小荷AI醫生、京東健康等應用。
用戶用下載量投票:我們要的不是聊天機器人,是更像醫生的AI管家。
C端用戶對AI醫療的需求正從基礎交互轉向專業能力,他們需要的是能提供實質性醫療健康建議和服務的AI助手。
值得關注的是,AQ的快速增長與蘋果生態的深度整合同步推进。据多方消息显示,苹果将与蚂蚁在醫療健康领域展开合作,AQ的iOS版已实现与iPhone、Apple Watch数据的互通,通过整合硬件数据结合AI分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健康评估。基于Apple Watch的安全功能,跌倒检测紧急救援等创新服务也在开发中,一个软硬件协同的AI健康生态正在成形。
醫療健康作为大模型商业化的重要垂直领域,早已吸引腾讯、百度、京东、字节等互联网巨头布局。然而两年多来,真正在C端市场形成影响力的产品并不多见,多数仍停留在基础问答或功能简单叠加的阶段。
随着AQ与苹果、vivo、华为等品牌的生态深稛嶷合,当AI大模型的专业能力与硬件设备的全天候监测能力结合,一个真正可用、可信赖的“AI医生”,或许会比我们预期的更快到来。
實測:讓AI更像醫生,能追問會看報告
AQ最大的差異化在于它真正做到了“像醫生一樣思考和問診”。
多數患者咨詢健康問題時,往往因症狀複雜、表述不准確等問題無法得到有效幫助,而AQ可以複刻醫生的問診方式和路徑,通過多輪追問引導用戶提供必要信息,盡可能地還原“望聞問切”。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作者已經因持續咳嗽8周,就醫後經血常規檢查和肺部CT掃描均未能明確病因。
當在AQ中描述症狀並進行多輪交互後,系統推薦其進入AI診室功能。通過約8輪的症狀詢問和反複確認,AQ基本鎖定了可能的病因,爲患者提供了明確的診斷方向。
這個案例充分體現了專業AI醫療系統與傳統健康咨詢工具的本質差異:前者具備系統性的診斷邏輯和深度問診能力,能夠通過結構化的症狀收集和分析,爲複雜病症提供有價值的診斷參考。
第二個層面體現的是AQ對稀缺醫療資源的“數字化複制”能力。在現實醫療體系中,專家號一號難求,優質醫療資源長期處于供不應求狀態。
而在AI診室獲得初步診斷後,作者通過AQ的多輪輔助問診功能,獲得了相應的用藥指導和治療方案建議。如需進一步咨詢,基于螞蟻旗下好大夫平台的能力,AQ還提供真實醫生的在線問診服務,形成了完整的診療閉環。
通過AI技術將頂級專家的診療經驗和知識體系進行“數字化建模”,使普通用戶能夠便捷地獲得接近專家級別的醫療服務。這不僅緩解了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也爲患者提供了更加高效的健康咨詢路徑。
目前,北京协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禑猃甲医院的200多位医生都在AQ上开通了AI分身,以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毛洪京为例,基于100小时诊疗经验和超5万篇资料训练的AI分身,已累计服务超400万患者,覆盖全国342个城市。过去毛医生每月最多接诊600名患者,现在通过AI分身一天最多可服务11万人次。
在醫學報告解讀方面,AQ同樣展現了更專業的能力。每天中國有上千萬份醫學檢驗報告産生,但90%的人都看不懂。AQ基于多模態能力可解讀99%的常見報告,解讀准確率達90%以上,不僅支持單報告解讀,還能進行多報告對比分析。
此外,中國有1.5億皮膚病患者,AQ還能識別痤瘡、銀屑病、白癜風等50類常見皮膚疾病,能夠幫助用戶及時自測、合理用藥、長期管理。
同時,AQ的iOS版已實現與iPhone、AppleWatch健康數據的互通,通過硬件監測數據結合AI分析爲用戶提供個性化健康評估。系統能夠基于用戶的運動數據、心率變化、睡眠質量等生理指標,主動識別健康風險並提供針對性建議。
從用戶的角度出發,需要的不是僅會討論醫療話題的AI工具,而是真正具備醫生專業能力的AI助手。同時,隨著個性化醫療需求的提升,用戶更期待一個能夠深度了解自己健康狀況、提供專屬化服務的智能健康管家。
醫療AI的發展方向正從泛化的健康咨詢,轉向專業化的診療能力和個性化的健康管理,只有真正解決用戶的實際需求,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從“能聊”到“能診”再到“能管”的跨越式發展。
技術突破與生態整合,AI醫療的雙重進化
AQ能在激烈的AI医疗竞争中异军突起,背后是螞蟻集團在技术深度上的差异化布局。当大多数公司选择用通用大模型简单适配医疗场景时,蚂蚁走上了一条更为艰难但更具前景的道路——系统构建专业医疗大模型。AQ背后的蚂蚁医疗大模型,基于超万亿tokens的专业医疗语料进行训练,数据覆盖医学教材、临床指南、病历报告、药品说明书等医疗领域的核心知识体系。
真正让AQ与众不同的,是其训练方法的创新。蚂蚁醫療健康团队中60%的成员具备医学背景,他们联合上千位医学专家训练大模型,并组建了千人规模的专业标注团队。这支队伍不仅包括临床医生,还汇聚了药学专家、影像学专家等各个细分领域的權威人士。通過反複的模型調優和數據標注,他們正在教會AI如何“像醫生一樣思考”,這種深度的專業化訓練讓AQ具備了真正的醫學推理能力,而非簡單的問答匹配。
在技術架構層面,螞蟻醫療大模型展現出了強大的綜合能力:千億參數的視覺語言識別技術,融合千萬級醫療知識圖譜,實現文本、圖像、語音、視頻等多模態信息的深度理解。這意味著AQ不僅能准確理解用戶的文字描述,還能分析醫學影像、解讀檢驗報告,甚至通過照片識別皮膚病症狀。在HealthBench、MedBench等權威評測中,螞蟻醫療大模型均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在醫療視覺文檔問答專用評測集MedDQA中更是達到了SOTA水平。
技术实力为AQ奠定了基础,而生态整合能力则为其打开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AQ与蘋果生態的深度整合堪称典型案例:iOS版本上线后,用户授权连接iPhone或Apple Watch,系统便能通过步数、心率、睡眠、健身记录等数据提供个性化健康评估。据透露,AQ还将基于Apple Watch的安全功能开发跌倒检测紧急救援等创新服务。
這一合作的意義遠超技術層面。蒂姆·庫克多次公開表示,蘋果對社會最大的贡献将体现在醫療健康领域。从Apple Watch的心电图监测、血氧检测,到iPhone的健康数据整合,苹果正在构建一个覆盖消费级健康监测的完整生态。AQ的加入为这一生态增添了关键的AI诊断维度——传统可穿戴设备主要负责数据收集,而结合AI大模型后,这些数据能够转化为具有实际医学价值的健康洞察。
這意味著AQ不僅能在用戶生病時提供診療支持,更能在日常生活中扮演健康守護者的角色,實現從被動就醫向主動健康管理的轉變。
當然,AQ的生態布局並不局限于蘋果。目前已支持與魚躍、三諾、矽基動感等慢病管理設備,以及華爲、Vivo、榮耀等可穿戴設備的連接,能夠基于血糖、睡眠、運動等多維度信息提供綜合健康建議。
Vivo的蓝心小V便能调用AQ进行专业解答。实测显示,Vivo手机用户可通过语音直接唤起AQ,当其智能助手蓝心小V识别到健康问题时,也会引导用户进入AQ,获得更专业的医保问答、报告解读、医生推荐等醫療健康服务。
深層次來看,AQ的産品設計體現了螞蟻對AI醫療的理解和想象。無論是全流程醫療服務的串聯,還是健康數據的實時監測提醒,都需要産品具備與用戶及時互動的能力。這正是螞蟻選擇推出獨立應用AQ,而非簡單依托支付寶的重要考量。
通過獨立App與硬件設備的配合,AQ正在實現從「問答工具」向「健康管家」的根本性轉變。這種轉變的核心在于服務模式的革新:從被動響應用戶咨詢,轉向主動監測健康狀態並提供預警。這個策略反映出一種洞察:用戶真正需要的不僅是偶爾使用的醫療咨詢工具,更是能持續關注健康狀況、在關鍵時刻提供專業指導的智能夥伴。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