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輔助駕駛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汽車行業正站在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技術革新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駕駛體驗;另一方面,安全與倫理的挑戰也日益凸顯。7月8日,中汽中心、清華大學與華爲聯合發布的《汽車智能輔助駕駛技術及産業發展白皮書》如同一記警鍾,提醒整個行業:在追求技術突破的同時,絕不能忽視安全的底線。這份白皮書不僅梳理了智能輔助駕駛的現狀與未來,更以安全爲核心,爲行業指明了健康發展的方向。
白皮書的首要貢獻在于揭示了當前智能輔助駕駛領域存在的誤區,這些誤區不僅誤導了消費者,也阻礙了行業的良性發展。
首先,许多厂商熱衷于用华丽的辞藻包装技术,却忽视了技术的实际落地能力。例如,将需要固定路线学习的“记忆泊车”宣传为“任意车位到车位”的自由体验;将云端算力临时调用吹嘘为“稳定算力储备”;甚至将基础的车道居中巡航(LCC)与高级领航辅助(NCA)混为一谈。这种概念炒作的背后,是技术沉淀的不足。当激光雷达沦为配置表的装饰品,当大模型成为开源代码的“套壳”,消费者的实际体验与宣传承诺之间形成了巨大落差。这种虚假繁荣不仅损害了用户信任,也透支了行业的公信力。]
其次,技術的終極目標應是保障安全,而非單純追求“炫技”。然而,部分廠商卻將更具視覺沖擊力的功能置于安全之上。例如,自動緊急轉向(AES)的優先級被錯誤地置于自動緊急制動(AEB)之前,導致車輛頻繁執行高風險操作,如“連續變道避險”。這種行爲不僅違背了“讓速不讓道”的交通規則,還將駕乘人員置于二次事故的危險之中。安全邏輯的顛倒,暴露了部分企業在價值觀上的偏差,將避險技術異化爲營銷工具,而非守護生命的基石。
白皮书提出了“五维安全”体系,即全时速、全方向、全目标、全天候、全场景的安全防护。这一体系并非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环环相扣的完整架构。全时速覆盖从低速拥堵到高速行驶的全场景;全方向实现360°无死角防护;全目标精准识别异形障碍物;全天候适应极端天气与复杂环境;全场景无缝衔接手动驾驶与辅助驾驶。任何一维的缺失都会导致防护体系的漏洞。华为ADS凭借这一体系,实现了超过200万次成功避险,证明了安全价值观与技术实力的深稛嶷合。
另外,白皮書還對L3級自動駕駛的炒作現象進行了冷靜分析。當前,許多廠商將“獲得L3試點認證”作爲宣傳噱頭,但實際上,這些車型只能在限定路段、限定條件下進行測試,遠未達到民用落地的標准。L3級自動駕駛的核心在于安全冗余設計,包括計算、感知、制動、轉向等關鍵系統的多重備份,以確保在極端情況下仍能保障安全。鴻蒙智行旗下的尊界S800正是按照這一架構設計,實現了8重安全冗余。這種冗余設計不僅是技術門檻,更是對生命負責的體現。
這份智能輔助駕駛技術白皮書不僅是一份技術報告,更是一次行業的深刻反思。它呼籲整個行業回歸“技術以人爲本”的初心,將安全作爲不可逾越的底線。在智能輔助駕駛成爲國家“新質生産力”代表的背景下,唯有以安全爲核心,用紮實的技術進步替代浮躁的營銷競賽,才能真正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每一次方向盤後的托付,都是對生命的信任;每一次平安抵達的終點,都是智能輔助駕駛技術最崇高的價值體現。未來,只有在安全的基石上,智能出行才能駛向更加光明的遠方。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