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生動、雕刻粗犷有力、形體飽滿的青玉雙螭把杯;栩栩如生、精妙傳神的白馬馱經瑪瑙擺件,這並非是隔著冰冷展櫃才能欣賞到的文物,而是十八數字文化攜手杭州博物館推出的《尋寶杭州博物館》系列數字資産。
《白馬馱經瑪瑙擺件》(左)、《青玉雙螭把杯》(右)
五千年文化傳承,二十四個朝代、十萬典籍、萬裏名勝,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每一件文物,每一處遺産,都是古老文明的見證,也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我們文化之根、民族之魂。文物不僅僅記錄了曆史,更是我們認識現實、展望未來的重要媒介,而數字技術,能以“今”入“古”,讓流轉千年的古風古意聯通曆史和當下。讓觀者領略穿越千百年的珍貴文物之美,感受中國博大精深的曆史文化與藝術魅力。
当前文博机构数字化应用以数字化采集、云展陈和实体文创为主流开展应用。相关数据显示,58%文博机构已迈出数字化采集第 一步,但数字资产形式以二维图像和文本资料为主。线上展陈成为数字资产应用最广泛领域,有82%文博机构开展。有近半数文博机构尚未开展其他数字文创产品应用。难道文物只能静静地躺在展柜中?数字资产赋予了传统文化更为年轻化的样态,那些曾经在馆里沉睡千年的宝贝们,不再仅仅是藏在箱子里的“老古董”,也由此成为被年轻人追慕的潮流语言和社交符号,优秀传统文化借助数字资产这一新载体,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當下越來越多的博物館紛紛推出自己的數字資産,國家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等機構均推出了館藏珍品的數字資産。十八數字文化也陸續推出了貴州省博物館、杭州博物館、徐州博物館、敖漢博物館、西安秦磚漢瓦博物館、蘇甯藝術館、李白紀念館等系列數字資産,以動態二創的形式,將國寶文物賦予全新的展示面貌,用讓年輕人樂于接受的方式做文創,讓古藝術與不同的時代特點融合。
十八數字文化與敖漢博物館合作數字資産
在十八数藏创始人柏松看来,传播推廣传统文化,既要讲“灵魂吸引”,又要讲“双向奔赴”。如果只注重对传统文化理念和价值的挖掘,而忽视对用户深层心理和情感的满足,传统文化的传播很可能陷入曲高和寡的尴尬。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支持創新發展、支持新質生産力非常重要的源頭活水。在創新發展過程中,應當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最寶貴的思想精髓,爲推動高質量發展,真正産生和創造出新質生産力提供源動力。
数字资产同时具有收藏属性、观赏属性和社交属性,为传统文化搭建起一条进入数字空间的桥梁,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推廣。在十八数字文化,文物、非遗系列数字资产推出后都受到普遍欢迎,因为这些数字资产既抓住了人们的兴趣点,又像放大器一样,大大扩展了文物和文艺作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數字資産,不僅是一種藏品,更是一種新的傳播方式和傳播媒介,而以十八數字文化爲代表的大量傳統文化類數字資産出現,既是傳統文化複興的體現,也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表現,讓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傳播變得更加有效。
數字資産的最終歸宿應是基于價值認同的“數實結合”。因此,文化類數字資産不能“淩空蹈虛”,而要“腳踏實地”。既要准確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人文精神的核心價值理念,又要將相關的文化和價值觀念轉化爲跟現實。未來,十八數字文化將持續拓寬文化傳播路徑與新型文化發展空間,進一步發掘傳統文化曆史價值、藝術價值與美學價值,以數字形式爲傳統文化發展傳承保駕護航。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