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高考改革的深入推進,關于英語學科地位的爭議之聲不斷。作爲基礎教育階段的三大主科之一,英語在中考和高考中所占的分值比重較大,使得很多家長和學生都十分重視英語的學習。然而,近年來隨著智能化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人們開始對英語教育的重要性和學習方式進行重新思考。
輿論認爲,英語學習占據了學生的大量學習時間,但大學畢業後,用之甚少;也有觀點認爲,因爲優質資源分配欠缺均衡,高考中的英語考試,實際上拉大了城鄉學生之間的差距,是教育不公平的體現之一。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校长庹庆明就建议将高考外语科目的分值降至 100 分;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提报《关于推进全国中考、高考英语科目改革的建议》,认为应将高考外语必考科目改为选考科目,取消初中、高中英语的主科地位。
就有关建议和争议之声,去年 9 月,教育部曾在官网刊文回复:外语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更何况,在国际上的众多语言之中,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研究表明,十多个国家以英语为母语, 45 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全球有 20 亿人(占据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每天使用英语。
因此,一門過硬的外語能力仍然是未來人才全面發展的基礎素質之一。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督學陳偉志提交的一份關于中考和高考英語科目的提案中指出:掌握英語技能是不會過時的。因爲在世界範圍內,英語如同數學成爲了基礎性學科,不需要依賴文學就可以跨國溝通的工具。即使在AI、翻譯技術已經高度發達的今天,掌握英語技能依然是提升生活效率的途徑之一。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 深教授顾明远同样认为,在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孩子们不能不学外语。并且,外语学习自有特点,“必须要学到能够阅读、能够交流的程度,否则就等于白学、浪费时间。”针对目前国内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顾明远提出,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让中小学生在外语学习中达到能够阅读一般外文资料、能够和外国友人交流的程度,“也就是要达到外语过关。达到这个标准之后,高中想要选修或者免修都可以。”
所以,无论舆论如何争议,家长要思考的依然是如何陪伴孩子学好一门外语,尤其是英语。当前,随着科技尤其是数字化的发展,英语学习的方法和工具已经越来越丰富和有效。智能化的英语学习平台、在线课程、手机应用等工具都能够帮助孩子更加有效地学习英语。在近期熱播的“第二届iEnglish英语风采秀总决选”节目中,数十位青少年儿童就依靠“iEnglish智能英语学习解决方案”在日复一日的原版阅读中,基本实现了用英语无障碍阅读和无障碍交流的能力,并在节目中侃侃而谈,用英语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
荣获“年度口语之星”称号的祖鸿烨爸爸认为,陪伴孩子学习英语,最重要的第 一点就是要为孩子创造英语学习环境,让孩子理解,英语就是生活中的语言,是生活的一部分。iEnglish智能英语学习解决方案,基于 25000 册英文图书、 25000 分钟音视频等海量素材,为孩子搭建了一个“类母语”的语言环境。孩子可以在这个语言环境之下,体验国外小朋友的英语学习方式。
通過智能化的設備和學習工具,孩子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英語的學習,不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同時,這些工具還可以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方案和智能化推送相關學習素材。據了解,iEnglish智能英語學習解決方案就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得運用,實現千人千面的智能推送,並可以分析每個孩子的學習習慣和需求,將最相關的資源推送給他們,幫助孩子們更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源進行學習。家長也可以爲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智能化的監督他們的學習進度,有的放矢的陪伴學習。
英語是一門全球性的語言,是國際交流的橋梁,掌握好英語意味著能夠更廣泛地參與國際交流,更有效地獲取信息和資源,從而在個人和職業發展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另一方面,英語學習對于孩子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創造力等方面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幫助,學好英語也能夠拓寬孩子的國際視野,讓他們更好地理解和融入國際社會。如今,在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之中,在“一帶一路”共建的十余年間,國家語言教育文化組織間的交流合作蓬勃發展,推動了不同文明的彙聚、融通與發展,未來,語言文化在推進民心相通、文明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的作用必將更加凸顯。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