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 2016 年那期《天天向上》“脱单季”,188cm身高、谦和睿智、颜值酷似谢霆锋的优质长腿欧巴——零零無限科技CEO兼創始人王孟秋一出场,一个“眼神杀”立即虏获一众少女。
零零無限科技CEO兼創始人王孟秋
如今,这位创业界的颜值担当已身家过亿,他所创造的“网红”无人机Hover Camera也“飞”入寻常百姓家,可实现低空近景、人脸识别、人形跟踪、自动悬停等技术,成为全球首款真正意义上安全、可靠、便携的自拍无人机,将人像拍摄带入了“无人机的智能时代”。
7 月 6 日,王孟秋携小黑侠,亮相全球首届沉浸式人工智能科技节——零一科技节。他感觉,零一科技节整个格调和品味都让人耳目一新,大会出席嘉宾和体验都感觉一个字,“酷”!
“零零”登陸“零一”,是巧合,也是趨勢。零一科技節的誕生,就是讓王孟秋他們這樣的科技型企業能夠在這個中國新生力量、黑科技的平台上,走完從“零”到“一”的過程。
天生闯将 注定是把创业好手
6 日,王孟秋作为演讲嘉宾来到零一科技节现场时,蛇口往科技节的道路排成了长龙。他不得不将车扔到路边,飙了 3 公里的摩拜赶到现场。
“985”名校,一學期便退了學去“周遊列國”;斯坦福大學AI實驗室讀博士,因感到前途迷茫,便棄博去了Facebook;做過阿裏雲的數據科學家、在Twitter開發的推薦引擎支撐了公司約40%的收入;最後跳出來創業,成了“小黑俠之父”。
翻阅王孟秋的简历,让日复一日过日子的 80 后简直是瞠目结舌。奇的不是他有多少世界五百强的背景,而是他兼具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胆识和折腾劲儿,又有着做人做事脚踏实地、件件做得成的实干精神。
天生有勇有謀的闖將,注定是把創業好手。
記得王孟秋在采訪中曾說道:“創業是很辛苦的一條路,而我一直都是喜歡尋求新挑戰的人。”在矽谷,像他這樣從斯坦福博士畢業出來的,一進公司就會被打上標簽,什麽要做科學家、工程師,還有技術牛人之類的。“在美國工作確實很舒適,也會學到有意思的東西,但我還是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要自己出來創業。”
“中國在計算機工程領域的技術創新已走在世界前沿,我們這代人有使命,來引領這方面的新技術,做成一家偉大的世界級的公司。”王孟秋有點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
中学时代,他就是个不安心学习的活跃分子,先后拿到跳高、篮球两项运动的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 2000 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仅仅读了一学期他就退学了,之后先后到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等修完了大学课程,并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攻读完计算机专业硕士。
問起爲何從北航退學,他說:“中學時代,我就想遠離枯燥的學習生活。但考進大學後,我發覺還是跟我理想中的大學不一樣。”而在國外的大學期間,在沒有過多的學業壓力的情況下,他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學習。
2008 年,王孟秋来到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读博士,但做着做着实验,他开始对自己的前途有点迷茫,于是这一年,他放弃读博来到Facebook,从事大数据分析领域的研究。在那里,他接触到众多创业者和风投机构,埋下了创业的种子。
在Facebook呆了 5 个月之后,满怀着创业激情和希望的王孟秋回到家乡杭州创业。不过他的第一次创业并不成功。 2009 年初,他到了阿里研究院,并很快到了阿里云,成为了一名数据科学家。
2009 年底,他来到Twitter公司重新出发,开发了一套推荐引擎,可根据用户信息识别用户的兴趣爱好,并有针对性提供服务和廣告。这一项目很快成为Twitter三大最核心业务之一,支撑了公司约40%的收入,王孟秋团队也由此获得股权激励。
技术出身的王孟秋并不甘心仅干技术活,两年后他又辞职了。“如果按现在的股价算,这部分股权是很大一笔收入。”王孟秋笑说,财富并不是他唯一的追求,兴趣和个人的发展才是他最看重的。 2012 年底,他重新回到斯坦福大学完成博士的学业,期间曾获得全美人工智能学会(AAAI)优秀论文及最佳工程奖。
默不起眼 却成为最受喜爱的网红
不過是長得像硬盤般的冷金屬色黑盒子,擺在哪裏可能都不紮眼。但若要讓“小黑俠”上台表演十幾秒,低空起飛、追蹤、抓放、懸停……幾個幹淨、優雅、不帶任何溫度的動作,瞬間就會贏得你的心。是的,人們心中的智慧生活、人機互動,就是這個樣子。
別看小黑俠外觀不起眼,卻相繼得到了“iF設計獎”“紅點設計大獎”等設計界“奧斯卡”的認可,現已進駐了全球數十個蘋果零售店及官方網站。
与传统航拍无人机不同,小黑侠其实是一个会飞的机器人,它可以从你的手上轻松起飞,凭借低空近景、人脸识别、人形跟踪、自动悬停等技术,以第三人称的视角记录分享我们的生活,安全,便捷、轻巧,首次实现了无人机与人工智能概念的深稛嶷合。
“小黑俠做了一個巨大的犧牲,就是將産品做到安全、智能化,這對于我們而言非常重要。做産品就是要進行取舍。”王孟秋在零一科技節上接受采訪時表示。
王孟秋曾在接受鳳凰采訪時表示,在“無人機的智能化時代”,無人機會將很多高級指令和智能算法簡便融入操作,甚至它會有對環境的感知和構圖的美感。但無論是行業應用,還是消費級場景,大家在賽跑的是能否做出完全自主的無人機,真正徹底釋放生産力。
王孟秋在零一科技節高峰論壇現場表示,無人機是除了無人駕駛汽車以外,計算機視覺離産品化或者離實際應用最近的幾個領域之一。“今年我們也會陸續發幾款産品,大家可以看到不管是傳感器、計算能力還是這些視覺的算法,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他預測,第三代無人機的定義很簡單,在陌生的室內環境中能否自己飛完一整圈,在過程中實現室內地圖構建,將是今年大家看到的另外一個飛躍。
十年前,若說起無人機,大家會以爲你說的是戰鬥機;但今天若說起無人機,又覺得每一個能在天上飛的都可以被稱作無人機。但“小黑俠”的定位,則更爲差異化,像是更主動感知環境的智能機器人。
“最早我們研發無人機時,目的就是希望能解決遊客在旅遊時拍照難的困擾。”一家人出行,可以解放雙手,沒有人被遺漏在畫面之外。而且它也可以拍出很多新的視覺效果,比方說滑臂效果,可以說將整個攝影工作室裝在了自己的口袋。
做一款適合大衆使用的低空跟拍“私人攝影師”,這充滿挑戰,因爲此前的傳統航拍無人機都有著裸露的螺旋槳,雖動感卻存在安全隱患,而王孟秋想做的是“能用手拿、用手放、放手即懸停的安全便捷易用的無人機”。
当时,团队不过 10 人,最初听到王孟秋的“大脑洞”,都觉得不可思议,但只过了半天,他们便认同了他的理念。设计便从安全性着手,王孟秋说它首先应该有一个外壳,把旋翼给藏起来,保护使用者的安全。
此後的兩年半,王孟秋帶著團隊如入無人之境。起初“小黑俠”最大升力與重量比例超過70%,進入不可控區間,以至于無法飛行。但最終王孟秋說服了團隊的其他人,堅持了下來。
科技創新就是不怕死,一切才剛剛開始
“我們做一件事情不是因爲知道它肯定會成功才去做,而是看到它成功以後可能的意義。人類爲什麽會往前走,就是因爲有人願意去做這些不確定的東西。科技創新就是不怕死,你才能做。”王孟秋在微博裏這樣寫道。
创业“九死一生”。 2014 年 3 月,博士毕业后,王孟秋回国再次创业,拉上了他的一帮志趣相投的好伙伴。
“下一個十年是真正智能的時代,我們想做的是人與機器的自由交互,極大地釋放生産力。”王孟秋說。其中的核心技術包括三部分,即機器視覺、高精控制和芯片技術。打個比方,機器視覺方面,機器人能進行人臉識別、繞開目標飛行,可以讓機器圍著你轉,相當于機器長了眼睛;高精控制方面,精度可控制到毫米,而人最多只能達到厘米。今後,這樣的智能機器應用將非常廣泛,包括農用、警用、民用。
當王孟秋告訴別人他想做一款自拍無人機時,所有人都覺得他是瘋狂的。然而他並沒有在意別人的看法,因爲他知道,只有把不靠譜的事做成功,別人才會歎爲觀止。
2016 年,小黑侠刚研制成功,尚未销售便在全球网络上引起巨大轰动,并且还拿到了将近 1 亿元的巨额融资。就连老司机汪涵也不禁赞叹:“中国人做出这么牛的东西,真的特别让我们感动。”
創業,除了“業”,最重要的還有創新的人才和團隊。王孟秋所帶領的可謂精英團隊,許多成員畢業于斯坦福、哈佛等世界名校,曾任職于微軟、谷歌、亞馬遜等世界知名企業。他們有的已經年近半百,有的與家人兩地分居。但爲了這個無人機之夢,他們辭去了高薪穩定的工作共同回到中國,這讓王孟秋倍感肩上重擔。在天天向上王孟秋也表示,如果不好好幹,又怎能對得起這幫兄弟?
如今,這位在創業界C位出道的老江湖也正瞄准未來的智能化道路。
“我們遇到的問題是,我們明明是一家有很多AI技術的公司,計算視覺技術在不斷應用落地,讓飛行的機器人能夠感知環境、自己左右環境,但大家覺得你就是一個無人機公司。”王孟秋在零一科技節上坦然談到。“這是今天整個市場的情況,你需要教育,需要讓大家了解,到底什麽是技術,什麽是看起來跟一個概念比較符合的東西。”
在矽谷,有一個我很佩服的投資人,他最近寫一篇博客。就是作爲一名創業者,你需要把百頁窗拉下來一點,因爲當外面光線太刺目,反而分心無法專注做自己的事情。你要把百頁窗搖下來,關注自己做的事情就好了。
“歸根到底,大家真正在比拼的就是誰能做出第一台完全自主的機器人。”王孟秋說,“它離我們非常近,可能比大家想象的都要近。無論是無人機行業、軟件行業、人工智能公司,我們都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他表示,很快,大家就會看到一些讓人們驚歎不已的技術、核心設備出現在人們生活當中。
一切才剛剛開始。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