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8月8日消息,據媒體報道,泉州某大學大三學生阿東(化名)在暑假打工期間,身體出現異常信號:手腳及頸後背時常感到麻木和疼痛。他曾在市區醫院檢查,但當時的CT結果並未發現明顯問題。
然而,情況在7月30日急轉直下。阿東的麻木感驟然加劇,甚至發展到雙下肢完全無法動彈、失去知覺的危急狀態。他立即撥打120,被救護車緊急送往泉州市第一醫院急診科。醫生發現阿東的頸椎(C4-T1節段)椎管內存在一個巨大的占位性病變,嚴重壓迫了脊髓。
手術後,阿東肢體癱瘓的症狀得到了緩解,四肢肌力開始恢複,能夠自行擡起,但仍需後續的康複治療。醫生分析病因指出,壓迫阿東脊髓的是一個巨大的椎管內硬膜外凝血塊。
這很可能源于阿東椎管內硬膜外的小血管存在先天異常(如血管畸形),在長期低頭工作等外部誘因的作用下,導致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腫,最終壓迫脊髓造成高位癱瘓。
醫生進一步解釋,低頭時頸部肌肉需要承受頭部重量3至5倍的拉力。當肌肉因長時間工作而疲勞後,應力會直接傳導至韌帶及椎管內血管。如果本身存在血管畸形,極易發生破裂出血,瞬間形成的血腫即可壓迫脊髓,後果嚴重。
頸椎是人體脊柱中相對脆弱的節段。長時間低頭不僅使頸部後側肌肉持續緊張(頭部越低拉力越大),還容易導致肌肉疲勞,進而引發一系列問題:輕則肌肉痙攣、鈍痛、困倦;重則導致頸椎生理曲度消失、産生沈重僵硬感,甚至誘發頸椎間盤突出和永久性關節損傷。當脊髓神經受壓時,會出現頸肩痛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嚴重的脊髓型頸椎病患者,甚至可能出現行走不穩乃至癱瘓。
醫生特別提醒,隨著電腦、手機等電子産品的普及,低頭族”日益增多,頸椎病的發病率也顯著上升。
一旦出現頸部疼痛、肢體麻木無力或疼痛,甚至行走不穩等症狀,切勿隨意前往非正規按摩店處理,務必盡早到正規醫院的脊柱外科專科就診,明確診斷並及時治療。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持良好坐姿和睡姿,避免長時間低頭,並進行適當運動,以保護頸部健康。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