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炎熱,饮料消费也迎来旺季。大量废弃的可乐瓶、矿泉水瓶等PET材质塑料瓶,在被投入垃圾桶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归宿?数据显示,我国94%以上的PET瓶被有效回收,但这些极具利用价值的材料,长期以来多局限于降级或平级利用,睙徵经过处理后变身颜色单一的垃圾桶、农田塑料桶或工程材料,难以进入更高价值的应用领域。
再生塑料價值巨大,爲什麽只能降級或者平級利用?這是由于塑料種類繁雜,包含聚丙烯、ABS、聚乙烯等多種類型,在拆解再生過程中,若分選技術跟不上、挑揀精度不足,再生後的塑料就容易出現黑點、異味,性能也會隨之衰減,難以滿足高端産品的生産要求。
這一困境在我國尤爲突出:作爲塑料生産與消費大國,我國廢塑料回收量持續攀升,從2022年的1800萬噸增至2023年的1876萬噸,2024年進一步增加到1906萬噸。在回收量持續增長的同時,如何推動再生塑料的高值化利用,已成爲循環經濟中一道難以逾越的“品質鴻溝”。
破題的關鍵就在于再生技術的創新。8月5日,海爾智家發布的一支視頻爲行業提供了新思路:在全球首座家電再循環互聯工廠內,廢舊家電經過拆解、分選、再生等數十道工序,産出的循環新材料低氣味、無黑點,純度高達99.9%,物性近乎0衰減,不僅可以直接替代新料使用,還能定制不同再生比例,最高可至100%,目前已應用于汽車、日化、OA辦公等領域,實現高價值應用。
這背後,是海爾智家在再生技術領域的持續探索。圍繞綠色材料創新、高品質升級、低碳場景應用等研發方向,海爾再循環産業持續升級多模態深度清洗、一體化分選及增強增韌、安全阻燃、可靠性、耐化學等塑料再生再利用研究能力,推動高品質循環新材料研發。
這些實踐印證了一個事實:再生塑料並非只能“退而求其次”。當技術實力足夠硬核,回收材料完全能與新料站在同一起跑線。這不僅打破了再生塑料的價值偏見,更成爲循環經濟最生動的注腳。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