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Tech星球,作者:张宁洢,授权站長之家转载发布。
每年暑期,無疑是研學市場的黃金期。
今年,研學機構開始了瘋狂內卷,除了傳統的自然人文類研學項目,還有引入科技、AI等各種概念的項目,有的結合AR、VR、全息影像、AI互動等前沿技術,有的結合編程、機器人,花樣百出。這些被精心包裝的研學項目,費用動辄上萬,卻依舊難逃“形式大于內容”的吐槽與質疑。
精心包装吸引家长的背后,是研學市場遇冷的深层危机。多位研学机构人士均向Tech星球表示,今年的日子都不好过,定价下调、订单量骤减。为吸引学生和家长报名,机构不得不绞尽脑汁推出更多吸睛的项目。
被各類研學廣告輪番轟炸的家長們,卻比以前清醒了不少,除了錢包變得緊張的原因,很多家長也在魚龍混雜的研學項目裏踩過坑,安全隱患頻發、行程嚴重縮水、研學變旅遊等問題,讓家長們大呼上當。
研學旅行還能讓家長們繼續買單嗎?
訂單、客單價下滑,研學機構生存難
研學行業從業者哈哈告訴Tech星球,疫情過後,家長對于研學的預算少了很多,招生的困難程度明顯增加,不少公司在降本增效。
在哈哈看來,研學的本質其實是教育,更像是把一堂課搬到實際中去,如果踐行這個理念,那麽課程的研發成本非常高。一節半天的研學課程,可能需要10天左右研發,這個過程中一位研發老師的薪資就在5000元左右。況且還有研發手冊的設計、材料等費用,如果涉及到景點圖片侵權的問題,只能采取手繪的方式,一張圖的成本就在500元左右。因此,研學費用最終定價必然會比較高。
在北京,一個高品質的研學半日遊費用大概在300元左右,12天左右的長線國外研學費用大概在三到四萬元,如果過程中有到知名學校插班的行程,那麽可能會達五到六萬。對于那些結束後能夠拿到一定資質或證書等活動就上不封頂了,可達八到十萬元。
在这样的费用标准下,能够接受的家长越来越少,这两年的生源数量在逐步下滑,研學市場上的项目数量和预算都在减少。
研學基地負責人星星告訴Tech星球,現在研學基地的光景遠遠沒有前兩年好,很多中小學生的研學活動正在被取消,業務量大幅下滑,且今年各大研學機構都在卷低價,他們的第一步就是壓研學基地的費用,這讓基地的盈利難度越來越大。
研學基地的生意主要集中在寒暑假,但現在訂單量和客單價都在下滑,所以不少研學基地平時會接公司團建和商業巡演來維持盈利,經營不善倒閉的也不在少數。
哈哈告訴Tech星球,如果要研發高質量的研學項目,對于研發團隊人員素質的要求是很高的,至少要是相關專業的碩士甚至博士。但以現在的營收狀況,按照這個標准進行研發很難盈利,反而是那些以旅行社爲基礎的研學活動更容易賺到錢。
在行業中,除了教育行業出身的人在做研學,還有一部分是旅行社。這兩類機構的思路完全不同,教育出身的機構以更注重課程項目的開發,希望能夠有較好的學習效果;而旅行社出身的機構則是更注重旅遊,希望能夠有較好的旅行體驗,更像是是旅遊+知識講解,只是引入了一定有特殊意義的地點(如學校、博物館)的參觀,請一個經過培訓的帶隊老師進行講解。
其實兩種途徑都是爲了滿足家長與孩子的不同需求,只是研學機構需要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一定的平衡。
上萬元的研學,變旅行團?
家長對研學旅行的心態各有不同,但態度上普遍逐漸冷淡。
一位家長告訴Tech星球,他覺得研學只是名字好聽點的旅遊團,根本不指望孩子能夠在這個過程中能學到什麽東西,之所以給孩子報研學旅行,就是想在暑假給孩子安排點事情幹,一是出去見見世面,另外就是讓家長能夠清閑一點,不用特意找人在家看孩子。
另一位家長則表示,自己曾經也對研學旅行抱有期待,想讓孩子去在實踐中多學點知識,他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做攻略,希望能找到靠譜的教育團隊,能讓孩子有所收獲,哪怕多花一點錢其實也是值得的。
但參加了一次研學活動後,他細致詢問孩子,發現整個過程都特別水,研學機構把更多的時間都花在了趕路和拍照上。每經過一個地方都是走馬觀花式的講解,大多數孩子也並沒有在認真聽,老師也不太在乎孩子的學習效果,而是會讓孩子們在每一個經過的地點擺出各種姿勢拍照,搞得孩子特別疲憊甚至失去耐心。
這次之後,他再也不會讓孩子去參加這種研學活動了,還不如找個旅行社讓孩子好好玩一圈,或者幹脆在家找老師補課,無論怎樣都比研學性價比高得多。“打著研學的旗號,旅遊的價格就翻了倍,在這個項目裏,能撈錢的環節實在是太多了,沒必要被坑”,他說。
而一位前研學機構的老師則表示,很多送孩子參與研學活動的家長會非常在意拍照這件事,希望能隨時隨地收到老師的照片,在這一點上,爲了滿足家長需要,老師也不得不作出妥協。
哈哈告诉Tech星球,有时候,孩子和家长的需求也会发生冲突,如果只安排学习的内容,孩子在过程中很容易失去兴趣,所以一般长线项目是一定会安排一到两天去一些游乐园如迪士尼、环球影城禑崦孩子能够充分缓解情绪。
一位家长告诉Tech星球,复盘孩子的研学旅行,他实在是想不明白钱都花在了哪里。花了1.1万元去杭州研学7天,除了来回路程,过程中5天,包括企业、大学参观,以及请大学老师给孩子进行相关主題的讲解,结束后获得了两张证书。他事后查证,这两张证书也并没有什么实际效力,也无法对孩子升学起到帮助,一万多的费用实在是过高了。他觉得倒不如自己带孩子去旅游,无论是学习规划还是行程规划,都能更符合孩子自身的情况。
還有家長在社交媒體平台吐槽,自己前段時間安排孩子參加了一日研學活動,機構說有兩個接送地點可選,她因爲工作原因選擇在其中一個地點送孩子,在另一個地點接孩子,結果老師搞錯了接孩子的地址,沒有跟家長溝通就直接把孩子留在了另外一個地點,自己去接的時候才發現這個問題,而在後續追責過程中機構也在不斷推卸責任。這種事情的發生實在讓家長後怕,並且懷疑研學機構的專業度。
課程研發承擔銷售KPI,導師薪資不及攝影師一半
据Tech星球观察,市面上的研学项目越来越五花八门,在咨询过程中,机构会用各种话术描述自己的产品有多高端,告诉家长机会非常难得,睙徵能够获得某位知名教授亲自授课,或得到某些重量级证书。
而在咨詢費用時,他們往往會先把以上話術堆到家長面前,而不是直接回答問題,到最後才說出價格,然後告訴家長,報名時間馬上就要截止,如果這次不報名之後就沒機會了,而且在後續通常還會有很多其他環節的收費。
在當前行情下,很多研學機構爲了吸引家長報名都在壓低價格,爲了多盈利,其成本必然也會下降更多,研學質量很難保證。
一位曾經的研學機構負責人告訴Tech星球,現在的研學機構很難支付得起聘請大量全職老師的工資,所以大部分都是在寒暑假等研學旺季,招聘一些時間自由、有一定學習能力的兼職人員,大學生就是這個群體的主要構成者。哈哈告訴Tech星球,很多機構都在組織大學遊,他們更偏向于請本校的學生來兼職做講師。
哈哈告訴Tech星球,她之前看到一個江浙滬地區的研學公司招人,攝影師500-600元/天,研學導師200-300元/天,都是要兼職,且有些招聘條件對于學曆的要求是大專。“我理解的研學導師,是能自己研發課程、了解學生、了解知識、了解教育的人,但是200多一天連導遊都請不到吧,難道一個研學課程,導師的預算就只願意給這點,只配攝影師的一半嗎?真的是研學變成了拍照。”
甚至有很多研学机构,课程研发人员还要承担销售任务,工资是跟销售量挂钩的,本质上是销售人员。还有一些机构在招聘时,会直接问应聘者是否在运营自媒體,有多少粉丝,他们希望讲师可以自带流量和资源,以此作为招生手段。
“其實可以理解,現在機構也是在想盡辦法拓展生源,如果不是研學地本身有流量,就只能從帶隊老師身上找流量了”,哈哈說。
在這樣的現狀下,研學行業已經陷入困境。一位研學從業者表示,“很多朋友會來咨詢研學好不好做,前兩年我還會給他們講一些經驗,但現在只想告訴他們別入行,想堅持教育理念的話就太難做下去了,行業要想向好發展還需要很多努力。”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