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丹麥奧爾堡動物園在社交平台發起的一項特殊倡議引發全球網友聲討。該動物園公開呼籲民衆捐贈寵物作爲園內肉食動物飼料,聲稱此舉旨在“模擬自然食物鏈並踐行動物福利理念”,卻因涉及倫理爭議迅速演變爲公共事件。
據園方發布的聲明,可接受捐贈的寵物包括豚鼠、兔子和雞等小型動物,並承諾所有捐贈動物將由專業人員實施"人道安樂死"後再作爲飼料使用。園方強調,此舉既能避免資源浪費,又能保障獅子、老虎等食肉動物的"自然行爲模式與營養均衡"。更引發爭議的是,動物園竟將該倡議包裝爲"負責任的解決方案",聲稱能爲無法繼續飼養寵物的家庭提供"環保選擇"。
这一突破伦理边界的呼吁立即点燃舆论怒火。推特平台上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 2 亿次,大量网友指责动物园将生命商品化。英国动物保护组织负责人艾玛·汤普森痛斥:"把家庭宠物变成猛兽口粮,这是对生命尊严的亵渎。所谓'自然食物链'的辩解,不过是为商业利益披上科学外衣。"更有网友发起联署请愿,要求丹麦政府介入调查动物园资质。
面對排山倒海的質疑,奧爾堡動物園發言人仍堅持辯解,稱所有操作符合歐盟動物福利法規,並強調捐贈行爲完全自願。但法律專家指出,丹麥《動物保護法》雖允許動物園使用合法來源肉類,卻未明確涉及伴侶動物作爲飼料的倫理邊界。目前,該事件已引發聯合國糧農組織動物福利專家關注,其團隊正評估此類行爲是否違反《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相關准則。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