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保險業正經曆從“數字化”向“數智化”的關鍵躍遷。在互聯網保險滲透率持續提升、年輕群體決策權加大的背景下,保險公司在自營APP上的投入提升显著。通过自營APP的全方位运营,构建私域流量壁垒,将用户粘在自家的产品及服务上,以追求长期服务价值,然而这种做法的效果究竟如何?我们结合两家保司自營APP,做一次深入解析。
保司自營APP普遍面临三大挑战:
獲客難:用戶大多來自于已投保用戶,新用戶一般靠投放采買流量,用戶很少主動下載保司APP來獲得服務;
激活難:保險産品的低頻屬性導致用戶日常打開意願低,APP用戶活躍設計面臨嚴峻考驗;
協同弱:投保、核保、理賠、健康管理等服務環節在APP內往往功能割裂,未能形成流暢的端到端體驗,損害了用戶體驗及粘性。
在此背景下,我們以深入健康服務的太平洋保險APP與構建全生態服務的中國人保APP作爲兩個代表,探索它們不同的突圍路徑。
一、目標人群解析
借助百度指数近一年数据,两款 APP 的用户画像呈现显著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影响了产品功能设计与运营重心:
維度 | 中国人保 APP | 太平洋保险 APP |
年齡分布 | 以20-39岁用户为主(占比超60%),Z 世代与职场新人占比突出 | 集中在30-50歲(占比近70%),中年群體與高淨值家庭爲核心 |
性別特征 | 男性用戶占比略高(約55%),女性用戶增速較快 | 男性用戶占比超60%,家庭保障決策權重較高 |
地域分布 | 一、二線城市爲主,新市民群體(如外賣騎手、租房人群)覆蓋廣 | 一、二線城市占比超80%,下沈市場滲透較弱 |
核心需求 | 碎片化保障(如騎手意外險、安居保)、高頻生活服務(加油、救援) | 長期健康保障(醫療險、重疾險)、專業健康管理服務 |
結合上表不難發現:中國人保APP深入車生活場景,激活帶動車客的健康保障需求,並通過搭建普惠保險生態完成了新市民群體的獲客及運營,成功獲取了年輕客戶群體及核心消費群體;而太平洋保險APP則聚焦健康領域,以爆品短險帶動長險以及車險需求,深入滿足了中年群體對專業化服務的需求。
二、産品定位與核心功能解析
两款 APP 基于目标人群差异,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定位与页面设计:
中国人保 APP:全域生态协同平台
定位:以 “保险 + 车生活 + 健康” 为核心,构建跨场景服务生态,打造 “高频互动 + 低频转化” 的用户运营闭环。
核心功能:
车生活服务:整合车险续保、道路救援、一键加油、新能源专区等功能,绑定车辆信息后可实现 “投保 - 用车 - 售后” 全流程覆盖。
健康管理:接入在线问诊、重疾绿通、体检折扣等服务,与百万医疗险形成 “保障 + 服务” 联动。
全域活动矩阵:通过 “夏日有礼”“618护眼活动” 等游戏化运营(如抽奖、签到打卡)提升用戶活躍度,累計用戶下載量已突破5000萬。
太平洋保险 APP:垂直健康服务专家
定位:以“藍醫保”系列産品爲核心,通過專業化工具與深度健康服務建立差異化壁壘。
核心功能:
爆款产品驱动:“蓝医保?长期医疗险” 作为核心引流产品,突出 “保证续保20年”“外购药全涵盖” 等卖点,配合 “免费咨询”“保障测评” 工具缩短决策路径。
健康服務閉環:提供齒科服務、家庭醫生、肺結節篩查等專屬服務,與保險産品深度綁定(如購買醫療險可享體檢7折)。
私域精细化运营:通过1V1专属顾问导流,将 APP 用户转化为线下高价值客户,聚焦长期留存而非短期活跃。
三、頁面設計解析
1、首頁布局:首頁设计决定用户触达效率
(左:中国人保APP 右:太平洋保险APP)
中国人保 APP:
采用 “功能矩阵 + 轮播廣告 + 地区专享” 三层结构,车险服务(算费、续保、救援)置于金刚区首位,爆款产品(如百万医疗险)以轮播图突出展示,下方 “熱门活动” 板块强化用户互动。
優勢:高频服务(如加油、救援)入口清晰,新用户可快速找到核心需求,同时有利于提升车险老用户的打开率和使用率;熱门活动位则通过简单的互动游戏,引导用户持续参与,提升活跃和留存。
不足:功能模块过多(如 “更多服务” 包含20+ 子项),部分入口埋藏较深(如养老金专区需3次点击)。
太平洋保险 APP:
以 “爆款产品 + 工具服务” 为核心,首頁首行突出 “蓝医保”“免费咨询”,下方按 “医疗、意外、财富” 分类展示产品,辅以 “保险选购指南” 等内容。
優勢:産品導向明確,主要突出的是“爆款産品”和“免費顧問”,通過工具化服務縮短用戶投保的決策路徑;
不足:缺乏高頻生活服務入口和互動入口,用戶非投保場景下打開意願低。
2、服务生态解析:高频场景 vs 垂直壁垒
中國人保APP:
從服務內容上來看,中國人保APP以“車+健康”雙引擎驅動生態閉環。一方面,整合加油、洗車、救援等高頻車生活場景;另一方面,接入挂號、問診、藥品配送等健康管理服務,打造“保險+健康”生態。從頁面呈現上來看,底部導航欄“服務”頁將服務權益區分成了車生活和健康兩個二級頁面。
優勢:服务内容丰富,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车险用户来说,服务使用便捷,路径短,且响应速度快,以中国人保的 “道路救援” 可直接定位并一键呼叫,平均响应时间≤15分钟,与车险续保形成联动(救援后推送续保优惠)。
不足:對于有健康服務需求的用戶來說,使用路徑較長。
太平洋保險:
從服務內容上來看,太平洋保險則聚焦健康服務,以齒科、體檢、健康促進計劃等爲核心,深度綁定保險産品與健康服務;頁面呈現上,通過底部導航欄“禮遇”頁面即可直接查找使用所有服務,無需再跳轉二級頁面。
優勢:服务内容主要围绕健康险产品,有利于借助服务提升产品投保/续保率,同时也能更好地服务用户,以 “齿科服务” 为例需先购买医疗险,再通过3步验证才能预约,流程较复杂但用户转化率高。
不足:服務內容較爲單一,生活場景覆蓋較少。
3、産品矩陣與投保流程解析
産品矩陣的豐富度和深度直接反映了保險APP的市場競爭力和用戶服務能力。
(左:中国人保APP 右:太平洋保险)
中国人保 APP:
全品类覆盖(车险、健康险、家财险、养老金),支持 “给谁买→保什么→选档次” 三维筛选,投保时自动调取实名认证信息,流程仅需4步(登录→选产品→健康告知→支付)。
亮点:针对新市民、外籍人士等细分群体推出专属产品(如 “新市民安居保”),场景化需求满足度高。
太平洋保险 APP:
以 “蓝医保” 为核心,搭配少量重疾险、寿险,产品 SKU 不足中国人保的1/3,但每个产品均配备 “测评工具 + 顾问咨询”。
痛点:投保流程存在重复填写(如健康告知需手动输入已填信息),用户反馈 “操作繁琐”(应用商店评分3.8/5)。
4、用户运营解析:裂变游戏化 vs 私域精细化
中国人保 APP:
采用 “公海捕鱼” 策略:通过 “奇幻寻宝”(组队抽奖)、“直播间签到领券” 等活动裂变拉新,结合 “问大家” 社区增强互动,月活用户同比增长35%。
案例:618活动中,用户参与 “OK 镜折扣券抽奖” 需邀请3位好友助力,有利于提升新用户注册率。
太平洋保险 APP:
侧重 “蓄水养鱼”:APP 内互动活动少(仅 “5月熱销榜” 等静态展示),通过 “专属顾问” 将用户导入企业微信,提供一对一保单管理服务,高净值用户留存率超80%。
5、理賠流程解析
理賠作爲保險服務的核心環節,直接影響用戶信任度:
環節 | 中国人保 APP | 太平洋保险 APP |
入口位置 | 首頁 “办理赔” icon 直接进入,支持车险、健康险一键报案 | 从 首頁“理赔服务” 进入,自助报案理赔 |
流程設計 | 車險理賠可自動定位事故地點,上傳照片後實時定損;健康險支持在線提交資料,進度可視化 | 需在選擇保單後,再度提交理賠申請,同時簽署文件較多,流程較爲複雜 |
時效承諾 | 小额车险理赔 “1小时到账”,健康险资料齐全后3个工作日赔付 | 健康险理赔平均时效5个工作日,用户反馈 “进度更新不及时” |
中國人保APP:整理理赔流程更为顺畅清晰,无需反复登录、确认文件,APP内支持理赔进度查询,透明度更高
太平洋保險APP:流程較爲複雜,從登錄到保單查詢-理賠,需反複確認登錄信息,同時理賠進度不夠透明
四、總結與優化建議
1、核心差異總結
維度 | 中国人保 APP | 太平洋保险 APP |
優勢 | 高頻場景覆蓋廣、用戶活躍度高、年輕化群體滲透深 | 健康服務專業、産品轉化率高、高淨值用戶留存強 |
不足 | 服務連貫性弱、部分功能冗余 | 場景單一、低頻問題突出、操作流程繁瑣 |
2、優化方向
中国人保 APP:
精简服务入口,将 “车主服务”“健康服务” 整合为独立模块,减少跳转外部平台的次数;
强化服务深度,如将 高频服务“在线问诊”“车置换”等服务内容升级为自营平台,而非依赖第三方合作,可以加深对用户需求的了解。
太平洋保险 APP:
增加高频互动场景,如接入 “健康打卡”“步数换积分” 等轻量功能,提升非投保场景打开率;
優化投保流程,自動保存用戶信息,減少重複填寫,縮短決策路徑。
3、行業啓示
中國人保APP和太平洋保險APP作爲保險行業APP爲數不多的優秀産品,呈現了兩種不同的運營方向:
中国人保APP通过构建“车+健康+活动”高频功能生态,有效激活了低频保险服务,验证了跨场景功能协同和服务广度延伸对提升用戶活躍度的价值;
太平洋保險APP則依托在健康管理領域的深度功能閉環,建立了難以複制的專業化服務壁壘。
兩者路徑雖異,卻共同驗證了一個關鍵趨勢:未來保險APP的競爭力,將取決于運營能否在“廣度連接”與“深度服務”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