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陽市發生一起因食用變質雞蛋引發的集體中毒事件。某家庭三名成員在食用炒雞蛋後,相繼出現嘔吐、高燒、腹瀉等症狀,經緊急送醫搶救後脫離危險。經調查,中毒原因系食用經水洗保存的變質雞蛋所致,該事件再次引發公衆對雞蛋儲存方式的關注。
据疾控部门检测,涉事鸡蛋在保存前被水洗过,导致蛋壳表面的天然保护膜遭破坏。实验数据显示,清洗后的鸡蛋外壳菌落总数较未清洗鸡蛋高出 3 至 4 倍,细菌通过破损的蛋壳侵入内部,加速了鸡蛋变质过程。涉事家庭表示,鸡蛋在冰箱中仅存放 5 天便出现变质,而正常情况下散装鸡蛋在2-5℃环境下保质期可达 40 天。
"雞蛋殼表面有一層肉眼看不見的膠狀膜,能有效阻擋細菌侵入。"食品專家指出,水洗會徹底破壞這層保護膜,使雞蛋失去天然防禦機制。建議消費者購買後直接冷藏,避免預先清洗;若需清潔,應在烹饪前短暫沖洗,並立即制作食用。
目前,涉事家庭已通過醫療救治恢複健康,但此次事件爲公衆敲響食品安全警鍾。市場監管部門提醒,夏季氣溫升高更需注意雞蛋保存方式,切勿因追求清潔而忽視科學儲存原理。同時建議消費者優先選擇小包裝雞蛋,減少長期存放帶來的變質風險。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