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行業正迎來靜水流深的技術革命。2024年11月以來,《家用和類似用途制冷器具聲品質》標准、IEC63169:2024《家用和類似用途冷卻和冷凍電器食品保鮮》標准、《家用電冰箱耗電量限定值及能效等級》標准接連出台,三項標准分別針對冰箱靜音效果、保鮮效果和能效等級給出了新的定義與規範,如同三把精准的量尺,爲行業劃下更爲清晰的品質紅線。行業正在從“拼參數”轉向“拼體驗”,對品牌的考驗正在層層升級。
目前,除了能效新標要等到明年6月才正式生效外,靜音和保鮮2項標准均已出台近半年,但目前行業通過這2項新標准認證的卻只有海爾冰箱一家企業,其他品牌都尚未有相關消息傳來。這幾項標准對冰箱到底有何新影響,而標准認證要求又有多嚴苛呢?
3項標准個個嚴苛:直擊痛點,量化體驗
過去,冰箱行業的“參數競賽”一度偏離用戶真實需求。保鮮比概念,靜音比分貝,能效標准十年未更新,導致“宣傳與體驗割裂差”的現象頻發。而新規的核心邏輯,正是用可量化的硬指標,倒逼企業回歸“解決痛點”的本質,讓資源真正投向用戶看得見、摸得著的體驗上。具體來看一下:
保鮮上,新標終結了“概念遊戲”,讓效果從“說不清”到“可測量”。此前,沒有統一標准時,各大品牌的保鮮宣傳五花八門,但用戶常遇到的卻是:草莓放兩天就漚爛,綠葉菜失水打蔫。如今,《冰箱國際保鮮標准認證》明確了兩大硬指標:失重率≤10g/24h、總凝露得分≤5分,符合數據的才能稱得上保鮮。這些指標跳出主觀描述,讓抽象的效果成爲人人可驗證的客觀事實。
靜音上,新標評價維度更全面,不止于分貝值,更要“不煩人”。過去,靜音比拼分貝,卻解決不了“聲音刺耳”的問題。現在,《家用電器噪聲聲品質認證》首次引入“煩惱度”概念,通過響度、尖銳度、粗糙度、音調度4大心理聲學參數,量化用戶真實聽覺感受。認證等級分爲三級,最優爲1級,要求聲品質指數SQI≥7.0,煩惱度趨近于0。這意味著,行業靜音競爭要從“比數字”升級爲“比感受”,真正做到不打擾。
能效上,明年6月即将生效的《家用电冰箱耗电量限定值及能效等级》,被称为“最严门槛”。睙徵,综合耗电量下降,500L对开门冰箱,一级能效日耗电从0.92度降至0.55度,降幅达40%;新增容积利用率要求,倒逼企业挖掘更多储物空间,可让500L冰箱多装50L食材;新增“智能电网信号响应”要求,让冰箱和电网可以互动起来,让冰箱也可以实现智能错峰用电。
僅一家企業率先通過兩項:高門檻≠達不到
的確,三大新標准共同構築了一套嚴苛體系,大幅提升了技術門檻,但也爲行業劃定了高質量發展的起跑線。保鮮與靜音兩項新標落地後,海爾冰箱成爲目前唯一通過認證的企業。這也證明了:標准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可以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的明確目標,爲整個行業提供了寶貴的技術路徑參考和可行性驗證。
在保鮮上,海爾冰箱通過創新HCS生態膜技術實現了在保濕的同時還透氣,海爾和悅冰箱更是實現了果蔬存7天失重率近乎爲0,口感像第1天那樣新鮮;在靜音上,海爾冰箱以多維聲屏障降噪技術斬獲行業首個“聲品質1級認證”,運行時,人耳幾乎無感知,比五星級客房還安靜。
在能效上,从海尔冰箱前期的布局成果来看,应该也已为新标做好了准备。拿增加容积利用率要求来说,原创五枪注料发泡等技术,让冰箱“皮薄馅大”,其中,海尔和悦容积率达61.2%,为目前行业最高,比同等产品多存105L。除此之外,近几个月来,行业唯一“中国轻工业家用保鲜电器绿色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行业唯一上榜国家发改委《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二批)》禑屺威认可,也皆落海尔冰箱,可见为达到新标备足了“硬实力”。
從本質上看,新規的落地是行業升級的“催化劑”。它篩選出真正以用戶爲中心的企業,也推動全行業從“滿足基本需求”向“創造極致體驗”跨越。海爾的先行一步給行業提供了參考,最終受益的,將是每一個追求品質生活的消費者。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