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0 日,我国婚姻登記制度迎來曆史性變革——新修訂的《婚姻登記條例》正式施行,取消戶口簿要求、實現“全國通辦”,僅憑身份證即可完成登記。
新政首日,上海婚姻登记中心迎来 462 对异地新人,山西小伙与开封姑娘在相恋的第 1000 天完成“異地登記”,更有新人拉著行李箱直奔高鐵站開啓“領證+旅行”新體驗。
這場變革不僅讓“偷戶口本結婚”成爲曆史,更折射出Z世代對婚姻的多元訴求:他們既堅持法律保障的契約精神,又渴望打破傳統框架,以國風旅拍、寵物見證、景區頒證等創新形式重構儀式感。
政策叠代背後是數以億計的流動人口對“領證自由”的迫切需求。正如一地婚姻登記處的婚俗博物館裏從“獎狀式”到“電子化”的結婚證變遷,婚姻登記正從“管控”轉向“服務”,從“家族聯姻”轉向“個體選擇”。而年輕人用行李箱裝著的,不僅是身份證和誓言,更是一個時代對婚戀價值的重新定義。
今年 4 月,Soul App对年轻人婚姻登记态度变迁做了调研。经过调研发现,当代年轻人认为:领证是爱情从浪漫到现实的“仪式感里程碑”。
调研显示,91.2%的年轻人坚持法律保障作为婚姻基石,同时72.6%受访者熱衷将国风旅拍、宠物见证、景区颁证等创新形式融入登记仪式,展现传统契约精神与个性化表达的交融。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年輕人在婚姻登記行爲中呈現“法律根基穩固,儀式創新多元”的特征——既強調法律保障與社會認同,也通過個性化儀式重構婚戀價值表達。在調研中,我們發現了這些亮點:
雙軌並行:九成青年堅守法律保障,七成重構儀式形態
50.83%的 95 后坚持"必须领证",同时超七成受访者将国潮服饰、萌宠见证等个性化元素融入登记仪式,传统契约精神与创新表达形成共生。
代际分野: 00 后领跑创意婚登
00 后群体以角色扮演(17.37%)、携宠登记(25.28%)等突破性形式重塑仪式场景,其创新指数较 85 前群体高出 12 个百分点。
婚旅融合:六成青年願爲體驗買單
"领证+旅行"模式获63.4%的 95 后青睐,与新政催生的"婚登+文旅"消费趋势深度契合,杭州、厦门等地已出现"高铁婚旅专线"定制服务。
價值重構:社會認同與情感內核並重
60%受訪者視領證爲"對伴侶的公開承諾",同時女性對婚姻心理測試(41.2%)及情感課程(38.7%)的高需求,揭示年輕群體在打破形式束縛時,對情感穩定性的深層渴望。
完整報告揭示更多趨勢細節,以下是全文。
調研樣本
本报告基于 2091 份有效问卷数据,回收样本中的用户样本:
男性占比53.04%,女性占比46.96%。
00 后、 95 后和 90 后三个年龄段合计占比94.74%,其中 00 后占比近四成。
北上廣深16%、新一線25%、普通地級市30%。
調研洞察一
95 后坚定领证,
認爲領證是愛情從浪漫到現實的“儀式感裏程碑”
男性更堅持領證必要性,女性對不領證接受度顯著更高
男性选择必须领证的比例达51.76%,而女性仅41.04%;同时女性不想领证的比例(14.36%)是男性(4.60%)的 3 倍以上。
法律保障認知驅動領證意願
在認爲領證關鍵作用是法律保障的群體中,50.40%堅持必須領證,顯著高于其他作用認知群體的對應比例。(以下數據爲多項選擇的結果)
95 后领证态度最坚决
95 后群体中50.83%坚持必须领证,比例高于 00 后的41.87%和 90 后的51.78%,且随年龄递减趋势明显。
調研洞察二
年輕人普遍認爲,
“領證”的核心作用在于獲得社會認可和公開承諾
超過六成受訪者選擇“對伴侶的公開承諾與社會認可”,顯著高于其他選項,表明社會關系的正式化是領證行爲的關鍵驅動力。
調研洞察三
女性及一線城市對非傳統婚姻形式接受度更高
女性對“只辦婚禮不領證”的支持率顯著高于男性
女性受訪者中27.39%支持該形式,而男性僅17.76%,且女性對不領證的接受度在性別維度呈現更開放態度。
一線城市居民對此形式接受度高于中小城鎮
北上廣深受訪者支持率(27.98%)明顯高于中小城鎮(15.28%),反映城市發展水平與觀念開放度相關。
調研洞察四
專業攝影、電子動態及定制微電影,
成主流記錄方式,性別、觀念及代際差異顯著
男性更傾向通過社交媒體分享領證時刻,女性更關注專屬紀念
男性選擇發布電子結婚證動態的比例(47.79%)顯著高于女性(38.19%),而女性在定制愛情微電影(45.01%)選擇率略高于男性(40.04%)
重視法律保障者更傾向專業記錄,儀式感追求者偏好創意表達
關注法律保障的群體選擇民政局跟拍比例達60.28%,而重視儀式感裏程碑的群體選擇電子動態(52.55%)和微電影(50.43%)比例更高。
00 后更熱衷专业影像记录,年龄增长偏好递减
00 后选择专业摄影师跟拍比例达57.02%,显著高于 85 前群体(42.11%),且随年龄段递减呈现明显趋势。
調研洞察五
領證儀式設計呈現傳統與創新並存,
代際與觀念差異顯著
國風服飾和專屬物品是領證儀式設計的優選,近三成受訪者傾向從簡
超過三成受訪者選擇國風/傳統服飾(37.59%)和專屬物品(36.15%),顯著高于其他選項。同時27.16%的群體明確表示不需要特殊儀式,形成第二梯隊需求。
性别显著影响仪式偏好,男性更熱衷毕业礼服和角色扮演
男性选择穿毕业礼服(17.49% vs 11%)和cosplay(15.6% vs 10.18%)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带宠物领证的比例高出男性 6 个百分点(24.13% vs 18.03%)。
儀式認同度與領證旅行意願正相關
尝试领证旅行群体的仪式设计比例全面领先,特别是在国风服饰(40.68%)和专属物品(39.91%)上,较保守群体分别高出 8 和 17 个百分点。
00 后群体引领个性化仪式潮流
00 后在毕业礼服(19.38%)、宠物参与(25.28%)和角色扮演(17.37%)等创新形式选择率比较高,且随年龄增长呈明显下降趋势, 85 年前群体仅15.79%选择这些形式。
調研洞察六
多數人希望民政局有儀式服務支持,
重點關注女性和年輕群體需求
領證當日免費捧花&紀念相框爲最吸引人的服務,偏好無明顯性別差異
男女選擇捧花&紀念相框的比例均超過62%,且性別間差異小于1%,表明儀式感服務具有普適吸引力。
願嘗試領證旅行新模式者更關注儀式服務
非常願意嘗試新模式的人群選擇捧花的比例達64.08%,高于傳統支持者(53.02%),顯示創新體驗與儀式服務存在強關聯。
年輕群體更傾向選擇心意禮金和儀式服務
00 后选择礼金和捧花的比例分别达52.78%、64.59%,且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突显年轻世代对仪式与经济支持的双重需求。
調研洞察七
大部分受訪者對“領證旅行”新模式持積極態度
超過六成受訪者表示“非常願意”嘗試該模式,認爲其兼具儀式感和體驗感,表明此類創新形式具備較強的吸引力。
請用一句話來描述您心中“領證”的意義:
結語
本次調研揭示了Z世代群體對婚姻認證體系的價值認知與行爲選擇呈現“傳統根基與創新表達並存”的鮮明特征,爲理解當代青年的婚戀觀念轉型提供了啓示:
法律保障與社會認同構成領證行爲的雙重支柱。
超六成受访者强调领证的社会认可价值,但深入分析显示,对法律保障有明确认知的群体更坚定选择领证(50.4%),且男性对法律效力的重视程度显著高于女性(51.76% vs 41.04%)。
這意味著婚姻法律知識普及的重要性,同時當代青年男女仍在對包容性的婚姻價值評估中仍有待提高。
儀式創新呈現代際與地域雙軌分化。
00 后群体通过角色扮演(17.37%)、宠物参与(25.28%)等个性化仪式重塑领证场景,其创新力度较 85 前群体高出 12 个百分点;
而一線城市對“領證旅行”的接受度(64.08%)顯著高于中小城鎮(53.02%)。
這種分化要求婚慶産業建立分層服務體系,既保留傳統元素滿足下沈市場需求,又需開發沈浸式體驗産品適配先鋒群體。
婚姻契約形式面臨價值重構挑戰。
盡管27.39%的女性支持“只辦婚禮不領證”,但該群體同時表現出對婚姻法律課程(38.7%)和心理測試服務(41.2%)的高需求,揭示當代青年在掙脫形式束縛時仍渴求情感關系的穩定性。這種矛盾心態預示著未來“輕儀式、重內核”的婚姻服務模式將成爲市場突破點。
需特别注意的是,样本年龄结构向 00 后倾斜(42.95%)可能放大年轻世代的行为特征,中高龄群体的观念演变趋势仍需持续追踪。
或许持续观测Z世代“仪式设计熱”是否真正转化为领证行为增量,这对预判婚姻制度演变方向具有关键意义。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