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醫學研究指出,午睡時長與健康效益密切相關,合理控制午睡時間可提升下午精力,但過度午睡可能適得其反,甚至誘發高血壓、中風、心髒病等慢性疾病風險。研究建议,单次午睡時長应控制在30分钟以内,这一时间段既能缓解疲劳,又可避免进入深度睡眠周期,从而减少醒后困倦感。
專家特別提醒,夜間睡眠質量欠佳者不宜通過延長午睡彌補睡眠不足。若夜間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且白天習慣性長時間午睡,可能加劇晝夜節律紊亂,形成“夜間失眠-白天嗜睡”的惡性循環。此外,部分人群午睡後出現越睡越困、腰酸背痛、胃部脹氣、頭暈乏力及醒後鼻塞等症狀,可能提示午睡方式不當或存在潛在健康問題。
医生建议,午睡时应选择舒适体位,避免趴睡压迫胸部或颈部,同时控制环境光线與噪音干扰。若午睡后持续出现上述不适,需排查是否存在颈椎劳损、消化不良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病因。对于高强度工作者,可尝试通过闭目养神、短暂冥想替代长时间午睡,以平衡工作與休息需求。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