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3 日,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档别论坛在杭州良渚开幕,此次论坛汇聚了来自 60 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馆长、专家及相关机构代表等 190 余名中外嘉宾参加,共同探讨博物馆在当代社会中的角色演变、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思看科技作为科技企业代表受邀出席并作主題演讲,向世界展示數字技術與文物保護的創新融合成果。
浙江省国际传播中心 4 月 23 日,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档别论坛在杭州开幕。来自 60 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馆长、专家及相关机构代表等 190 余名中外嘉宾围绕“數字技術与人工智能的运用”等主題分享经验做法。
本届论坛包括主旨演讲、主題交流、互动环节和实地参访等。来自法国尚蒂伊古堡、哥伦比亚国家博物馆、新加坡博物馆、约旦博物馆、中国故宫博物院、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等博物馆的代表围绕“博物馆的演变与变革性角色”、“數字技術与人工智能的运用”、“博物馆作为教育载体与终身学习平台的作用”等主題分享经验做法。
01 科技赋能博物馆:让文物触手可及
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數字技術正深刻改变博物馆的展示与传播方式。睙徵,AR、VR技术在博物馆的运用不仅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还为观众提供了个性化的体验路径:观众不仅能“看”文物,还能“触摸”历史。
在“博物館作爲終身教育的媒介”專題環節,思看科技董事長王江峰以“空、地、物三維重建技術:讓文物觸手可及,開辟創新學習新路徑”爲題發表演講。
主題演讲:空、地、物三维重建技术
“文物的數字化不僅是數據保存,更是激活其教育價值、推動跨時空對話的橋梁”,王江峰從空、地、物三維重建技術出發,生動闡述了無人機傾斜攝影地形級建模、手持SLAM城市級建模、手持激光掃描儀部件級建模三種主流三維重建技術的融合創新,爲每件文物構建精細化的“數字分身”。
演讲中,他展示了思看科技部件级高精稛猃维扫描建模在高精数据存档、虚拟三维展示、数字拓片、文物3D监测保护及修复、文创设计、考古科研等应用领域的技术落地实践。
王江峰强调,技术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连接古今的桥梁,随着多模态數字技術与AI、AR、VR等的融合发展,将彻底改变人类与文化遗产的互动方式,复杂的考古数据转化为可感知的故事场景,让文物教育像游戏一样有趣,让每一件文物都成为终身学习的交互节点,这才是文明传承的先进价值。
03 深度对话:博物馆的未来角色
隨後,王江峰與ICONEM公司總裁、創始人伊夫·烏貝爾曼圍繞“博物館的未來角色”這一議題展開深度對話,面對“如何看待博物館未來的作用,以及它在社會中的角色?”的追問,王江峰從三個維度進行闡述:博物館是“科技賦能人文”的媒介、博物館應成爲助力“終身學習的發動機”、技術的溫度在于回歸“人”的價值。
在數字化浪潮下,博物館的物理邊界正在漸漸消失。通過三維數字化、AR/VR等技術,傳統博物館已開始從“陳列展示”轉向“交互共創”,工程師可以從商周青銅器中汲取材料學靈感,小學生通過天文儀萌發對宇宙奧秘的興趣——這才是“終身教育”的本質。
未來的博物館,注定是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對話的舞台,它讓每個普通人,都能成爲文明傳承的參與者,而我們的使命,是讓這場對話惠及每一個普通人。
04 展望未来:构建全球博物馆数字社区
博物館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承載著傳承曆史、教育公衆、促進社會發展的使命。作爲全球三維視覺數字化技術的引領者,思看科技在文博考古領域的深耕已結出累累碩果。
從三星堆遺址的虛擬修複,到助力西溪濕地古建築數字化保護;從爲雲岡石窟建立高精文物數字檔案,到幫助彜族漆器非遺文化打造3D數字藏品,思看科技用自主創新的三維重建技術,正在架起一座連接過去與未來、打通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橋梁。
三星堆遺址虛擬修複
在三星堆遗址的发掘中,公司产品被用于对 3 号神树的虚拟修复工作。借助手持式3D扫描仪,对神树 69 件分支分段逐一进行数据采集,并1: 1 复制三维模型,进行虚拟拼接,为后续实际修复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西溪濕地古建築數字化
思看科技参与杭州西溪濕地古建築數字化项目,利用3D扫描仪细腻地捕捉建筑内部精致木雕与石刻的每一个角落,复现了古建筑的风采,全程采用非接触式测量,为古建筑进行了一次高科技“备份”。
石窟數字化保護
思看科技携手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通过运用高精稛猃维激光扫描技术,完成两大石窟艺术宝库——云冈石窟与飞来峰石窟數字化保護。
彜族漆器數字藏品項目
思看科技聯合阿裏巴巴公益,走進彜族漆器之鄉——西昌喜德縣,通過數字化手段完成衆多精美漆器的三維數據采集與高精度、高清彩色三維模型制作,共同打造精美的文化數字藏品。
面向未來,思看科技將扛起文化保護、文明傳承的使命擔當,充分利用技術領先優勢,爲全球博物館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與方案,助力文化遺産煥發全新的生命力,讓文化遺産在數字時代永續生長。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