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是生命的源泉,而在急救中,“黄金 1 小时”的救治时效性更是关乎生死的关键。然而,随着醫療技術進步,臨床手術量、複雜病例及緊急救治需求不斷增加,我國血液和血液制品均面臨著供應緊張的問題。
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雲傑聚焦這一民生議題,提出關于提升我國血液及血液制品供應保障能力的建議,旨在通過數智創新,構建更加有效、安全、可持續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供給體系,爲人民群衆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数智赋能 探索临床用血供给新模式
當前,我國血液供應处于“紧平衡”状态,血液资源分布不均、信息共享机制缺失、调剂机制不健全且缺乏全国统一管理体系,尤其是在重大突发卫生事件中,基层医疗机构难以就近取血并进行应急血液调配,难以满足“白金 10 分钟,黄金 1 小时”的急救时间要求。《“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提出,要完善采供血网络布局,建立血液应急保障指挥平台,健全巩固常态化全国血液库存监测制度和血液联动保障机制,提高血液供應保障能力。
結合社會現狀與政策導向,周雲傑建議,以人工智能驅動血液管理創新,探索臨床用血供給新模式。具體來看,一是優化和完善無償獻血者的權益保障,加強宣傳力度,同時,參照國外經驗適當調整獻血標准,鼓勵更多人參與獻血;二是整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通從采血到臨床用血的全鏈路數據,實現用血零等待、零浪費;三是完善全國血液管理大數據平台的智能應用,實現全國血液一盤棋,統一管理和調配血液資源,提高調配效率和響應速度;四是探索建立區域多點采集、集中統一制備的血液加工中心,減少分散制備的人員和設備投入;五是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血站和單采血漿站有效協同,解決血液和血漿供應緊張的問題。
顶层规划 增强血液制品供应自主可控能力
血液直接用于臨床輸血治療,而血液制品是從人血漿中提取的生物活性制劑,主要包括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用于醫療搶救及特定疾病治療,此外,血液制品在外科患者圍手術期的合理應用將有效降低臨床用血量,提升患者治療效果與生活質量。但目前,國産人血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仍無法滿足基本臨床治療需求,長期依賴進口産品。
为实现血液制品的自主可控供应,周云杰建议,修订《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允许并鼓励能够同时生产人血白蛋白和人免疫球蛋白而其集团母公司或子公司已取得 6 个品种文号的血液制品企业,开设新的单采血浆站。根据国内血液制品供需矛盾的实际情况调整升级,以缓解国内原料血浆的短缺问题,推动血液制品企业生产更多的人血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提升血浆利用效率,增强血液制品生产供应的自主可控能力。
健康是人類的共同追求。“現代化最重要的指標還是人民健康,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礎。”血液及血液制品關系人民群衆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在醫療健康領域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圍繞健康中國重大戰略,血液制品行業已經有多家頭部企業開展了有效探索。
以海爾集團旗下大健康生態品牌盈康一生爲例,其堅持原創科技,聚焦臨床價值,推進數智融合,加速完善圍繞血液的健康産業生態,服務“健康中國”戰略。
在血液安全方面,盈康一生自主研發用于血液儲運、檢測等環節的儀器、試劑及耗材;行業首創智慧血液解決方案,覆蓋血站、漿站、醫院全場景,實現血液信息有效互通,保障血液從血管到血管的安全管理,提升用血及時性和安全性。目前,在青島、宜昌、鄂爾多斯等城市已經落地智慧血液城市網,數智化血液管理信息平台助力城市用血從應急向預判的科學治理升級。
在血液制品研发生产方面,盈康一生积极创新,旗下上海莱士产品覆盖白蛋白类、免疫球蛋白类、凝血因子类血液制品,拥有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 73 件。同时,盈康一生协同医疗和科研机构,积极开展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管理和凝血因子类血液制品合理应用的深入研究,推动标准化出凝血管理方案的制定,降低对全血依赖,满足临床多样化需求。
保障臨床用血供給安全,探索臨床用血供給新模式,將推動科學緩釋用血緊平衡。相信隨著頭部企業的技術推動和頂層規劃支持,行業將邁入更加有效、准確和智能的新紀元,爲健康中國提供堅實保障。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