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4 日,雷军正式发布了小米汽車智能底盤預研技術。展示了小米全主動懸架、小米超級四電機系統、小米48V線控制動和小米48V線控轉向四项核心技术。仅仅一年时间,小米汽車就发布了三代底盘技术,真正做到了量产一代、发布一代、预研一代。
小米智能底盤預研技術
小米SU7 的智能底盘助力打造「 50 万以内最好开的轿车」;SU7 Ultra的智能底盘诞生于纽北,成就巅峰性能;智能底盘预研技术在大幅度提升乘坐舒适度和驾控极限的同时,更多地面向未来,展示了小米汽車对未来智能底盘的思考:助力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打通「人车家全生态」深稛嶷合,打造全面数字化基座。
主動懸架堪稱懸架技術巅峰,是百萬級豪車才會搭載的配置。小米全主動懸架每個輪端都配備功率高達4.6kW動力源和雙閥CDC,這也是全主動懸架與普通的空氣彈簧+CDC組合的半主動懸架的核心區別。
小米全主動懸架
与半主动悬架受到路面刺激才改变的「被迫劳动」不同,小米全主動懸架化被动为主动,不依赖车辆运动和道路条件,依靠动力源单独控制每个轮子的抗力,实现对车身姿态的精确控制,让日常乘坐更舒适,极限驾控更稳健。
動力源通過快速調整力的大小和方向,過濾路面沖擊。對比半主動懸架抑制側傾、顛簸、俯仰,全主動懸架可以實現「零顛簸、零側傾、零俯仰」;甚至能實現類似摩托車壓彎時的「反向側傾」。
小米全主動懸架还可以从超高压系统直接取电,44400N的系统举升力甚至可以举起两个SU7 Max,是实现“连续原地起跳”的基础。当然,这样的功能并非作秀,强大的举升力使车辆能轻松化解地面的强力冲击。
小米全主動懸架也接入了「人车家全生态」,实现手机控制悬架,雷军也在视频中演示了小米 15 控制悬架跳舞。想要顺利地跳舞,要求悬架有極高的调节幅度和速度,小米全主動懸架140mm的高度调节幅度,可以让车辆通过大幅度坎,还能实现悬架迎宾功能,仪式感十足。 100 倍于空气弹簧的调节速度,可以精确地过滤掉非常细碎的路面颠簸。
在智能駕駛時代,全主動懸架還能結合道路預瞄、雲端數據等,實現預判並提前調整懸架,帶來「魔毯懸架」的舒適體驗。更能配合其他執行機構,實現流暢安全的智能駕駛體驗。同時也爲未來的完全自動駕駛做好了准備。
小米超級四電機系統,2054PS大馬力、小體積、精准控制,多維度挑戰電驅技術極限
小米超級四電機系統
2 个全新自研前电机+ 2 个V8s后电机,组成了全新的小米超級四電機系統。最大馬力達到了驚人的2054PS,全球超過2000PS的車不超過五輛,都是千萬級超跑。
小米全新自研前雙電驅系統
小米全新研發的前電機單電機最大馬力449PS,峰值扭矩380N·m,最高转速28000rpm。大马力、高转速再次验证了小米汽車对巅峰性能的不懈追求。
X-Pin繞組定子
小米汽車的工程师们克服了在有限空间内提升功率的巨大挑战。新研发的前电机在减轻体积和重量方面做到了極致。在定子繞組方面,創新采用了X-Pin繞組,對比目前主流的H-Pin繞組方式,X-Pin繞組在焊接端進行優化,取消了直線段,降低繞組的端部高度,也帶來電機整體尺寸的縮減。
行星減速器
小米前雙電機爆炸圖
此外,我们还创新设计了行星減速器,使单个减速器减重7kg,尺寸缩减50mm。同时,前双电机系统采用同轴布置,对比平行轴布置,系统尺寸进一步缩减。前轴原本只能布置一个电机,现在可以布置两个,进一步提升整车动力性能。
基于大馬力、小體積的設計理念,全新研發的前電機功率密度也提升75%,高達11.89kW/kg。減小電驅的體積還能有效地提升乘坐空間。
當然,四電機不只是單純的數量和馬力的增加,關鍵是實現了四輪獨立驅動,賦予了駕駛更多的可能性,帶來無與倫比的駕駛樂趣。小米超級四電機系統的四个电机,都能实现每秒 500 次的扭矩控制,更安全、更稳定、更易操控,时刻保持良好的车身姿态,让普通人也有赛车手般的控车能力。
雷軍展示的原地掉頭、圓規掉頭等場景,都是四電機獨立驅動的典型應用。通過控制左右兩側輪胎以相反方向轉動,就能實現以車輛中心爲圓心的原地調頭;通過制動鎖住單個車輪,車身以該車輪爲中心即可進行圓規掉頭。小米超級四電機系統在实现这些功能的同时,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原地掉头的速度可以控制,想快就快,想慢就慢,展现了極高的控制能力。
此外,小米超級四電機系統还能实现连续多次原地掉头,这对电机的冷却系统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超級四電機系統的定子采用双循环立体油冷技术,对比行业通用的单向油路设计,有效散熱面积增加100%;转子则采用了S型油路设计,实现了转轴和铁芯的同步冷却。这套散熱系统搭载在SU7 Ultra的后驱系统上,就带来了纽北测试电机最高降温超 30 摄氏度的惊人成绩。
原地掉頭和圓規掉頭在日常用車中也十分實用,在狹窄的空間或複雜的路況下更容易操控和駕駛,特別是在遇到緊急情況時,可以快速調整車輛方向,提高行駛安全性。對于新手司機來說,這些功能也可以減輕駕駛壓力,讓他們更加輕松地掌控車輛,提高駕駛自信心。
小米智能底盤預研技術实现了底盘系统48V线控化。低压系统的电压从12V升级为48V,低压损耗降低了75%。大电压带来更大的带宽,满足智能汽车日益增长的大功率器件需求。除了底盘系统受益外,用户还能享受到更高效的冰箱、更大功率算力的芯片、更多的屏幕等,进一步打通「人车家全生态」融合。此外随着电压的升高,线束的重量也随之缩减,进一步满足轻量化需求。目前,只有特斯拉Cybertruck等纯电动车型实现了低压系统48V化,小米汽車的技术储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線控化底盤則是實現智能化和電動化融合的基礎,取消機械連接采用電信號傳遞後,人機就能解耦,車輛可以不依賴駕駛員的操作自動執行駕駛任務。機械結構取消後,也減少了機械傳遞損失,同時也能減輕車重。爲實現高級別自動駕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基于48V线控化,小米汽車实现了两项技术突破。
首先是小米汽車全球首创的48V全干式线控制动。所谓「全干式」指的是没有液压油,使用电动卡钳,通过电机推动活塞夹紧制动盘,做到线控电传。优化整车布局,保养更省心。
小米48V線控制動
線控制動系統讓響應速度提升了40%,制動更迅速;拖滯力矩降低50%,讓續航裏程提升了10km以上。踏板腳感三級可調,隨心自定義舒適、標准、運動等不同駕駛風格。安全性能全面提升,按照行業最高功能安全等級標准(ASIL-D)設計。
雙活塞電子制動卡鉗
小米汽車首创了雙活塞電子制動卡鉗,它采用仿固钳设计,色彩靓丽,颇具运动感。功能上,其摩擦面积较相同设计下的单活塞扩大了50%以上,面对赛道等激烈驾驶工况,进一步降低刹车盘的温升,可以放心地在赛道上驰骋。
國內首創48V線控轉向,實現無方向盤座艙布局,原生支持完全自動駕駛
小米48V線控轉向
48V線控轉向技術實現了方向盤和車輪的解耦,方向盤和車輪之間沒有機械連接,使用“線”連接,方向盤的轉角與車輪轉角的關系可以用軟件調節,轉向比範圍達到5:1~15:1,兼顧了低速轉彎的靈活性和高速變道的穩定性。在特定場景下,甚至可以做到打死方向盤,車輪不轉動。同時,安全性方面,按照行業最高功能安全等級標准(ASIL-D)設計。
在這樣的前提下,方向盤這款我們熟悉的配置,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新的突破。如果希望享受駕駛的樂趣,可以安裝方向盤;想在車內玩遊戲,可以換裝各式各樣的異形方向盤;想要完全自動駕駛,可以直接收起或拆掉方向盤。
基于線控底盤還可以實現「軟件定義汽車」,同一款汽車可以擁有不同的制動腳感、不同的轉向風格、不同的路感反饋、不同的懸架軟硬……「開寶馬,坐奔馳」一輛車就可以實現。
智驾不只是传感器、芯片、大模型的竞争,执行层的表现决定用户体验,小米汽車从成立之初,就为原生支持完全自动驾驶、人驾也更具乐趣的智能底盘做好了持续投入的准备。
最重要的是,小米集團獨有的AI能力將持續賦能底盤,全面打通「人車家全生態」,智能底盤將成爲一個全面數字化基座,面向未來更前瞻的技術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變革。
底盤作爲傳統汽車三大件之一,是一輛好車的基礎;在智能化時代,智能底盤與智能駕駛、智能座艙一起,成爲智能汽車的「新三大件」。
目前,小米智能底盘软硬件共申请有 56 件专利, 37 件是发明专利。智能底盘的发展才刚刚开始,本次发布的技术只是一小部分,远没到我们认定的终局。
未来,小米汽車也将在智能底盘、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电子电气架构等各领持续坚持十倍投入,用最頂級的産品和技術站到世界之巅!
下一代智能汽車已經觸手可及,敬請期待!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