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黑芝麻智能
冲击“智驾芯片第 一股”。
近日,黑芝麻智能更新了招股書,繼續推進港交所主板上市進程。
招股書顯示,黑芝麻智能是一家車規級智能汽車计算SoC(System on Chip系统芯片)及基于SoC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在自動駕駛價值鏈中,黑芝麻智能做的是爲主機廠、Tier1提供車規級的高算力SoC,以及基于SoC和算法的解決方案。
黑芝麻智能成立于2016年7月,距今七年多的时间,而这段时间恰逢高阶自動駕駛浪潮兴起、回落,继而L2及L2+辅助驾驶异军突起的阶段,这也就给了黑芝麻智能与行业同频发展的机会。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2年車規級高算力SoC的出貨量計,黑芝麻智能已經是全球第三大供應商。
虽然和不少老牌芯片公司相比,黑芝麻智能成立时间并不久,但作为能够在国内迅速崛起的自動駕駛芯片企业,无论是商业化进展还是技术研发,都备受行业关注。因此,黑芝麻智能能否顺利在港股主板上市,值得观察和期待。
2023年營收翻番,業績藏潛力
商业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曾评估过,一辆新能源汽车平均使用1500多颗芯片,是传统燃油车芯片用量的两倍。
按中汽協數據,2023年我國汽車産銷量雙超3000萬輛。其中新能源車産銷分別完成958.7萬輛和949.5萬輛,占據了近三分之一的比重。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不斷上升,智能車企之間也不斷在智能化技術和配置上加碼。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全球ADAS SoC的市场预计到2028年将达人民币713亿元,2022年至202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3.2%。
車企的“短兵相接”,也讓芯片企業迎來了新的機遇。
黑芝麻智能的收入主要来自两大部分:自動駕駛产品及解决方案以及智能影像解决方案。其中,自動駕駛产品及解决方案占据主要部分,在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分别占总收入的56.6%、86.0%及88.5%。
黑芝麻智能業務類型
根据黑芝麻智能披露的最 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收入为3.12亿元,相比2022年翻了一番。
在此之前,黑芝麻智能的收入也一直保持快速的增長趨勢。財報顯示,2020年-2022年的營收分別爲0.53億元、0.61億元、1.65億元。
从营收趋势中可以观察到,营收大幅提升的年份在2022年和2023年,而这两年恰好也是自動駕駛芯片产品量产的时间。其中,华山二号A1000、华山二号A1000L于2022年量产,华山二号A1000Pro在2023年量产。
众所周知,自動駕駛芯片上车前要经过车规级验证这一大难关,而车规级认证对半导体产品的可靠性、一致性、安全、稳定性、寿命等方面都有着很高的要求。一般而言,自動駕駛芯片都会经历4—5年的研发时间。
這也就意味著汽車芯片行業研發周期長,投入大,尤其考驗企業的耐力。
翻看黑芝麻智能招股書,2021年-2023年的研發開支分別爲5.95億元、7.64億元、13.62億元,三年投入超27億元。
據了解,黑芝麻智能目前的研發團隊已經有950名,占雇員總數的86.7%,並且團隊中約58%擁有碩士或以上學位。
此外,黑芝麻智能的一般及行政開支分別爲1.12億元、2.15億元、3.19億元。銷售開支分別爲5084.2萬元、1.2億元、1.02億。
不過,行業客觀規律的另一面就是,蓄力一旦完成,所爆發出來的能力也會非常可觀。
招股书数据显示,黑芝麻智能的毛利由2021年的0.22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0.49亿元,并进一步增加至2023年的0.77亿元。其中自動駕駛产品及解决方案的毛利率由2021年的18.6%增加至2022年的24.2%。
與此同時,高投入之下,黑芝麻智能在全球擁有104項注冊專利及174項專利申請、兩項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注冊、92項軟件著作權及141項注冊商標。在知識産權上面的布局,既爲未來的競爭積蓄了更多流量,也規避了競爭風險。
華山二號A1000出貨量超15萬片?開啓量産博弈
與毛利一樣,量産也是衡量一家芯片企業是否邁入商業化的核心指標之一。
目前,黑芝麻智能的芯片产品已经形成了两大矩阵:华山系列以及武当系列。前者是车规级高性能自動駕駛计算芯片,包括A1000、A1000L、A1000Pro,采用16nm制程工艺。
华山二号A1000自動駕駛计算芯片
2018年,黑芝麻智能开始启动华山二号A1000的研发。2020年,黑芝麻智能正式发布华山二号A1000和华山二号A1000L芯片,并于2022年开始量产。其中,A1000也是本土第 一款高性能量产的智驾芯片。
2022年5月,与江汽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江汽思皓系列车型上部署A1000。同年12月,黑芝麻智能又分别与东风集团、亿咖通科技的子公司吉咖合作,在东风的首 款纯电轿车和SUV车型上以及吉利集团的车型上部署A1000。
2023年5月,黑芝麻智能的A1000L獲得一汽紅旗下一代FEEA3.0電子架構平台項目量産智駕芯片定點,搭載A1000L的E001和E202兩款車,將在2024年量産。
另一款華山二號A1000Pro推出時間稍晚一年,但也在2023年開始量産。
密集的量産節奏,使得華山二號A1000系列SoC的總出貨量到目前已經超過15.2萬片。
与此同时,下一代SoC华山A2000正在开发中,预期于2024年推出,2026年量产。相比前一代产品,A2000系列升级到了采用7nm FFC汽车工艺,算力升级到了250TOPS,约是A1000的5倍。
2023年,黑芝麻智能推出了武当系列跨域计算芯片平台,作为业内首 个智能汽車跨域计算芯片平台,武当系列能够美好覆盖座舱、智驾等智能汽車内部多个不同域的需求,具有多域融合的能力。同时,武当系列旗下首 款芯片——C1200系列芯片一并发布。
武當C1200芯片樣片
作为武当系列的首 款产品,C1200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该产品采用了7nm的先进制程。另一个则是面向跨域计算。
通俗理解就是,在自動駕駛方面,这颗芯片既可以支持自动泊车系统、L2+行车系统和BEV,还支持整车计算,以及智能大灯、CMS系统、信息娱乐系统等功能。
去年,黑芝麻智能公布了三步走策略,即第 一阶段为实现产品的商业化落地,形成完整的技术闭环,第二阶段则是拓展产品线覆盖到车内更多的计算场景,形成多产品线的组合,第三阶段则是不断扩充产品线覆盖更多的汽车需求,为客户提供基于黑芝麻智能芯片的多种软硬件解决方案和服务。
這個三步走策略的邏輯是,要想獲得更大的銷售規模並走向盈利,黑芝麻智能必須找到更多途徑。顯然,武當C1200的推出,正是黑芝麻智能拓展産品線覆蓋更多車內場景的關鍵布局之一。
黑芝麻智能在招股书中表示,目前正就意向订单与主要潜在客户沟通,预期于2024年从C1200产生收入,目标在2025年前实现量产。随着于2023年推出武当C1200,拟进一步加强自動駕駛产品及解决方案的交叉销售,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目前,黑芝麻智能已與49多家汽車OEM及一級供貨商合作,如一汽集團、東風集團、江汽集團、合創、億咖通科技、百度、博世、采埃孚及馬瑞利等。
同時,黑芝麻智能已獲得來自16家汽車原始設備制造商(OEM)及一級供應商的23款車型意向訂單。黑芝麻智能的客戶數量也從2021年的45名增長至2023年的85名。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預計2023年中國高算力SoC的出貨量將大幅增加,達到105萬顆,並且預計2023年黑芝麻智能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將爲9.7%,相比2022年市場份額(5.2%)大幅提升。
智能化下半場,關鍵一躍
汽车智能化发展带动了高算力SoC的迅速发展,但整体来看,国外芯片产业发展时间长且产业链成熟,英伟达、高通、英特尔等企业较早地进行了自動駕駛芯片的布局。
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数据显示,英伟达2022年芯片出货量占到全球高算力自動駕駛芯片市场份额的82.5%。
反觀國內芯片産業,起步較晚,並且由于芯片産品技術門檻高、研發周期長,包括黑芝麻智能在內的大多數國內芯片企業目前仍處于産品研發與市場投入期,與頭部企業仍存在一定差距。
除此之外,隨著2023年以來新能源汽車行業“價格戰”的展開,迫使新能源車企開始對內不斷卷成本,這其中自然包括汽車芯片環節的“降本”。
面对价格内卷,如何在量产和降本之间寻求平衡,也成为考验自動駕駛芯片企业的重要课题。
2023年上半年,黑芝麻智能就推出了由10個攝像頭支持高速NOA、記憶泊車的行泊一體域控制器,同時域控的BOM成本控制在3000元人民幣以內。
與此同時,黑芝麻智能首席市場營銷官楊宇欣曾就降本這一情況表達過樂觀的看法,“只有上車的量足夠才會考慮成本。如果只在高端車型上使用,還是選配,客戶更在乎的是能否實現功能以及性能,而不是成本。”
換言之,主機廠提出降本增效,意味著産品普及程度將非常高,産品的出貨量將大大增加。對黑芝麻智能來說,降本增效也可能會成爲一次擺脫行業內卷,實現自我升級的契機。
挑战之外,自動駕駛政策的利好消息也在出现。2023年年底,工信部联合四部委印发《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称,将以白名单准入的方式推进L3和L4级自動駕駛的落地。
对此,黑芝麻智能早有准备和布局。招股书中显示,已经推出的A1000Pro本身就是用于L3级自動駕駛,正在研发的A2000也是针对L3及以上级别的自動駕駛场景使用,“已经获得多家汽车OEM的正面反馈”。
L3级自動駕駛的提前落地,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自動駕駛芯片企业的一个机会,黑芝麻智能通过IPO输血获得更多资金用来进行技术研发、推进商业化落地,或许有机会打开更大更广的市场。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