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這本國際科學期刊在27日北京時間的淩晨,公布了中國天眼FAST的最新發現。由武漢大學天文學系和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共同領導的國際合作論文《亞秒級周期射電振蕩揭示微類星體中的黑洞噴流動力學》,展示了黑洞噴流的複雜運動特征。
GRS1915+105是一顆知名的微類星體,它包含一個高速自轉的黑洞,並在射電波段觀測到超光速運動的噴流,是探索極端物理現象的重要對象。
爲了解開微類星體中相對論性噴流的奧秘,2020年至2022年,國際合作研究小組利用FAST對GRS1915+105進行了首次高時間分辨率的射電連續譜和偏振變化監測。借助FAST高采樣率和靈敏度優勢,在2021年1月和2022年6月的兩次觀測中都發現黑洞存在微弱的射電脈沖,脈沖周期約爲0.2秒。這個脈沖周期不穩定,而且大多數時間無法探測,因此稱之爲准周期振蕩。
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微類星體中發現亞秒級的低頻射電准周期振蕩,並證明該准周期振蕩與黑洞系統中的相對論性噴流有直接聯系。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