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落下帷幕。對于多數産業而言,過去一年是特殊的一年,産業處在外部挑戰嚴峻和自身破舊立新的關鍵節點上。同時,不穩定的外部環境也加速了産業數字化的進程,IT運維市場處在逆勢上揚的高速增長之中。
市場對ITOM(IT運維)的認知,也在2022年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上,達成了空前的一致:在基礎設施在業務中越來越承載生産力角色的今天,ITOM不僅僅關系到降本增效,更可能會成爲企業抗風險工作的重要一環。這也使得ITOM信創産業迎來了新機遇。仔細審視2022年的IT運維信創市場,將對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産業叠代的曆史重大進程,獲得頗具前瞻性的經驗。
2022,ITOM信創市場穩中向好
近年來,下遊信息化建設水平持續提高,同時業務運營系統關聯度上升,IT運維水平,也成爲衡量贏一個企業數字化水平的重要指標。巨大的市場需求加速了IT運維服務行業的繁榮,2019年時,我國IT運維服務市場增速明顯,市場規模已經達到2324.2億元,同比增長15.85%。近三年來,這一數字還在穩步上升,預計2025年將達到3668億元。
IDC同样对中国的IT運維市場持乐观态度,根据他们最新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中国IT统一运维软件市场在2022年上半年市场规模达到2.36亿美元,同比增长1.3%。值得注意的是,在IT统一运维软件中,侧重于基础设施管理的运维软件,较侧重于应用层管理的运维软件受到的影响略小,ITIM(IT基础设施运维管理)和NMS(网络管理软件)市场同比分别增长了4.0%及5.5%,而ITSM(IT服务管理)和NPM(网络性能分析管理软件)市场则同比分别下降1.2%和9.5%。IT统一运维软件的细分市场较为固定,以金融和互联网领域需求最为巨大。
2022年,国内IT统一运维软件市场在基础设施端、业务端呈现了落差较大的增速。宏观外部环境的影响有目共睹,投资降温和疫情为所有产业共同面对的问题;但IT运维服务市场依然保持了稳定增速,则意味着尽管关联业务类IT市场拓展放缓,此消彼长,基础设施端IT运维反而处在高速增长的状态,呈现出企业依旧在數字化轉型的路上“修内功”的顽强态势。
受IT運維市場需求的驱动,国内IT运维相关信創産業面临巨大机遇。尽管受业务痛点、數字化轉型速度、政策倾向性等因素影响,IT运维信創産業对各行各业的渗透程度有所区别,但其中的内在逻辑是基本一致的:
其一是數字化轉型的先驱者已经逐渐聚焦到IT运维上。较早开始探索信创应用于數字化轉型的政府、金融机构,目前已经从“信创试点”来到“信创规模化应用”的阶段。如政府方面,2022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让数字政府建设快马加鞭,标志着我国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进入快车道。金融科技同样炙手可熱。
極快的增速讓政府、金融機構對IT運維平台建設進入了“去粗取精”的階段,此趨勢可通過信創賦能的過程看出來:《中國政府采購報》表示,此前數字政府普遍存在重設計建設而輕運維、缺乏統籌考慮的問題。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系統,其高層也在公開講話中表示:銀行應避免陷入“爲數字化而數字化”的怪圈,銀行對運維的依賴性較強,粗暴數字化會爲銀行IT運維帶來不可預估的風險。
其次是技术自主可控的时代需求,驱动IT运维转向信创。近年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科技既是国家发展的后盾又是制约发展的软肋。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现状是,诸如核心硬件、工业软件、操作系统之类的关键技术,其进口产品在市场上依然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IT運維市場是数字化的晴雨表,也是实现技术自主可控必须先迈出的一步。
第三是场景多样化带来的IT运维迭代加速。5G、云原生、虚拟数字人、数字孪生等技术突破,带来了更多业务场景的同时,也赋予基础设施更高的协同需求,IT运维产品的“基石”效应更加显著。传统的IT运维方式和产品,功能落后、难以进行场景化迭代,已经难以胜任如今的数字化需求;这些需求需要高速发展的信創産業予以满足。
ITOM的新路線:技術表象背後的一致訴求
機遇同時也伴隨著挑戰。針對上述趨勢,ITOM也逐漸萌生出一些相應的技術趨勢,賦能IT信創運維發展,主要有如下幾種:
首先是AIOps智慧運維。業界認爲,在過去二十年裏,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間歇性影響了ITOM的進步,ITOM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可以實現更高效的“AI運維”。尤其對于傳統企業而言,這一點更爲明顯,因爲傳統的ITOM平台,核心組件普遍缺少大數據采集、分析和機器學習的能力;在加上了AIOps平台介入、完善後,則可實現強度更大、更複雜的運維,提高決策效率。出于運維成本、運維效率的綜合考慮,AIOps被認爲應該具備包含以下能力:
1.提供獨立、開放的曆史/實時數據采集、算法分析平台,整合IT數據和業務指標數據;
2.提供定向告警、消除冗余告警;
3.提供跨系統追蹤和關聯分析,有效進行故障的根因分析;
4.設定動態基線,捕獲超出靜態阈值的異常,實現單/多指標異常檢測;
5.根據機器學習結果,智能預測未來事件,防止潛在的故障;
6.直接或通過集成啓動解決問題的動作。
AIOps多以IT基础设施、APM、NPM、日志、数字化体验监测数据为基本指标,旨在缩短从问题发生到做出相应处理的洞察、决策线程。而据统计,2022年,国内部署AIOps平台的企业仅约10%左右 。
其次是DevOps(development?&?operations,開發和運營維護)設計理念。傳統ITOM平台大數據采集的能力較弱,卻也完成了其曆史使命;在數字化業務場景日益豐富的今天,針對業務需求部署基礎設施早已是常態,ITOM變得更複雜、更爲依賴前後端的數據互通。這就要求開發人員根據IT運維具體任務的特性“定制”IT運維工具。爲了降低企業的IT運維成本,開發人員針對不同業務場景、設施部署需求,設計出通用的、可複制的運維工具是最爲理想的情況,這種理念強調全局上的架構設計。
与之相对,如开发与运维缺乏协同,则可能造成“烟囱式自动化”,即局部实现自动化而无法整体协同。这也是很多“为数字化而数字化”企业在數字化轉型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DevOps倡导架构先行、全局规划,从根源上避免数据孤岛。
第三是ITOM平台SaaS化。對于企業而言,傳統ITOM模式最大的痛點在于人力投入巨大且效率低下,因此ITOM平台應當具備敏捷高效的特征,具體體現爲易用、集成,便于專家經驗高效介入故障根因,而非通過服務方,以及額外解析工具的解析轉化。這也對應了對信創産品的一個重要要求:技術可控。ITOM服務商提供SaaS化的産品,既保證了雙方的高效合作,又規避了關鍵技術被第三方卡脖子的窘境。同時,SaaS化對産品的兼容性要求極高,需要識別、適配子網絡內所有IT設備。
以上趨勢,無不在彰顯一個最爲核心的訴求:底層數據的可觀測性。數據可識別、可觀測,AI統籌才有抓手,研發/運維協同效率才能提高,ITOM平台SaaS化才有基石。
IT运维信創産業下一步迭代的关键,是消除基础设施的数据孤岛,以实现产业的降本增效,并以一体化、可拓展的IT运维模型持续扩张。
監控易:泛IT基礎設施,一體化運維
面對成千上萬台、甚至數十萬規模的運維對象,IT運維團隊需要有更強大的整體把控能力。在國內信創時代背景下,必然需要借助全棧信創的一體化運維管理平台,在消除基礎設施數據孤島的同時實現集中運維。
在IT運維領域,美信時代推出的監控易AIOps智慧運維平台是一體化運維的代表性産品。監控易可統一監控IT基礎軟硬件系統、機房動環和智能物聯網設施,並集實時監測、智能預警、故障告警、AI分析和集中運維于一體,提供全棧信創運維、跨區域管理、網絡管理、自動化巡檢、GIS定位、遠程終端自我保全等功能,性能穩健、穩定可靠、安全可控。
監控易充分考慮了技術自主和底層兼容兩個要素的平衡,采用多管控模式監控、多渠道數據采集等方式,實現對上百家廠商的服務器、網絡設備、數據庫、存儲、中間件、虛擬化、Web業務、WebServer、防火牆、服務器硬件配件、日志、應用系統等的深入監控,並可按廠商及設備類型進行標簽分類管理,對信創硬件落地提供了大力支持。
美信監控易內置2000+開箱即用的資源模型、220000+監控指標,基于標准協議對IT軟硬件、動環設施、IoT設施進行統一建模、指標采集和告警管理,同時能夠對接其他系統的數據,實現海量基礎設施的運行性能指標數據統一采集。
對于各廠家自帶的運維工具,或企業單位之前已有的監控工具,監控易可以通過南向北向接口,根據應用場景需要集成或被集成到管理平台,實現多資源統一監控。基于此,提供更爲高效的機房動環、網絡管理、IP地址管理、視頻管理等多場景運維方案。
與行業裏普遍提供的面向中小型網絡的單機版運維軟件不同,監控易可以爲國內TOP3000等大規模複雜網絡環境企業提供跨區域、跨網絡、跨安全域的IT基礎設施分布式運維管理。
監控易底層數據庫、監測器、中間件、消息隊列、WebServer、拓撲發現、報表管理、北向接口等核心功能組件均爲自主研發,能夠監測10萬+數據量級的網絡環境,滿足各種分布式的部署需求,高效實現一體化集中運維。
一體化監控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面對大規模海量設施,如何保障運維系統的穩健性。監控易采用采集集群+數據庫雙機,實現容災備份,減少故障率,采集能力更穩定;系統按照采集量自動分配采集器,實現負載均衡,達到性能最優。
此外,監控易還具備一些特性功能,可進一步提升運維團隊的工作效率,包括:采集集群單元模式和憑證式管理,實現設備批量接入;多機房IT基礎設施及動環系統的統一監控;自定義複雜場景、標簽管理,實現多級資源組管理;全域資源納管,助力遠程自動巡檢等。
一體化運維系統能夠解決因IOT資源分散而導致人工巡檢費時費力的問題,通過統一納管,實現跨區域跨網絡的遠程自動巡檢、故障告警,節省人力,提高效率。
管理工具只有融合于業務體系之中,才能真正發揮提升工作效率的價值。監控易目標定位爲“洞察一切設備和網絡”,提供業務、運維、地域、智能等企業管理視角,支持創建多個運維場景、分組集中管理,進而實現海量數據基礎設施的高效、統一運維。
幾大領域優先敲響ITOM信創大門
ITOM信創産業对传统ITOM痛点的各个击破、自身理念和技术迭代,已逐渐满足多个领域的IT运维數字化轉型条件。从市场需求分析,并结合近年来信创产品对IT运维的赋能成效来看,在已经拉开帷幕的2023年,下述下游领域会加速拥抱ITOM信创产品。
首先是政府机构。政府机构对信創産業提供了不遗余力的支持,成为信创最大试验田,对信創産業落地形成自循环助益良多。目前,数字政府的提出提供了更大的信创产品落地空间,对ITOM的需求急速放大。目前政府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维需求,主要来自于电子政务。推动“互联网+政务”,其公益性和服务范围的全国性,使其对系统运维要求较高。2022年全年,数字政府建设进入深化改革阶段,全国多地地方政府开启“比学赶超”;2023年,ITOM信創産業还将迎来一轮爆发式需求。
第二是金融机构。我国金融机构组织架构分支较多,注重数据集中和资源整合,关注业务的连贯性和可靠性;与之相对的是数字化金融产品、业务种类繁多,拥有巨量用户,因此运维风险较大。金融产业与信創産業高度匹配的一点原因是,金融产业几乎是与政府机构同期开启了对信創産業的大力支持,经历过概念期、试点期的经验沉淀,也逐渐步入推廣期,对数字化建设的脉络逐渐清晰。近期,国资委、中金等相关部门、单位密集出台指导意见,确立數字化轉型需要宏观战略目标、企业架构优先等共识;在大方向层面,将滞后一步、体量巨大的中小金融机构也纳入數字化轉型快车道。可以预见的是,2023年金融领域也将对ITOM信創産業继续保持需求态势。
第三是如醫療、教育等民生服務業。疫情期間,社會看到了發展在線教育、醫療一體化數字網絡的必要性,尤其醫療數字化關系到面對重大疾病來襲時醫療資源的合理調配。早在2021年,中央人民政府網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其中明確提出要推進學校、醫院、養老院等公共服務機構資源數字化,加大開放共享和應用力度。這一進程持續推進,甚至還在加速中。
第四是如電力、電信等基礎設施産業。得益于新能源、儲能技術的高速增長,電力系統的穩定安全、高效運維迎來嚴峻考驗。同樣由于5G、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的大規模應用,電信産業的設施運營難度和工作量大幅增加,面臨的數字化壓力更爲長期化。
这些领域,在2023年,亟需ITOM信創産業的加速赋能。
本质上,IT运维服务于企业的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高效性,因此也并不局限于上述领域,政策扶持、业务场景爆发、重大历史变局、技术突破等外在因素,都可能推动数字化车轮加速转动。随着对数字化理解逐渐深入,市场、资本还将持续发掘ITOM信創産業新的增长潜力;伴随着经济复苏的进程,我们在2023年观测到的ITOM信創産業,或许会以超乎我们意料的速度成长。这也是ITOM信創産業稳中向好、逐步形成自循环的必然结果。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