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人經曆了中風或動脈瘤時,他們可能需要一個被稱爲血管內介入的手術過程。麻省理工學院(MIT)設計的一個新機器人系統可以確保他們迅速得到治療,即使醫生不在附近。在常規的血管內介入手術中,需要一位經過專門培訓的神經血管外科醫生引導一根細線穿過病人的一條腦血管,直至血塊。
在間歇性X射線成像的引導下,他們或用物理方法打破血塊部分,或提供藥物溶解它。
在大腦缺氧導致不可逆轉的損害之前,盡快進行手術是至關重要的。然而不幸的是,如果病人的位置離神經外科醫生所在的醫院太遠,那麽就可能無法及時將他們送往該醫院。
這就是實驗性的新系統的設計目的所在。
它包括一個末端帶有驅動磁鐵的鉸接式機械臂,當病人躺在當地醫院的手術台上時,它就坐在病人的頭部旁邊。還有一個電動線性驅動裝置,它推動或拉動傳統血管內介入中使用的相同類型的導線。
外科醫生--位于一家更大、更中心的醫院--利用鼠標在血管內推進和收回鋼絲,此外,他們還能使用操縱杆來移動手臂和旋轉磁鐵。做到後者,他們就可以從病人的身體外遠程操控電線,因爲磁鐵對電線的拉力方向和強度會隨著電線的相對旋轉而變化。
在對大腦血管的透明比例模型進行的測試中,神經外科醫生在僅僅一個小時的訓練後就學會了使用該系統將導線引導到目標位置。
这项研究的首席科学家Xuanhe Zhao教授指出:“我们设想,与其把病人从农村地区运送到大城市,不如让他们到当地医院,在那里护士可以设置这个系统。一个大型医疗中心的神经外科医生可以观看病人的实时成像并在那个黄金时段使用机器人进行手术。这就是我们未来的梦想。”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