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調研機構Gartner的戰略科技趨勢預測,隱私計算是2021年重点深挖的9项技术之一。如果说,2020年被称之为"隱私計算元年",那么2021年则是隱私計算的商业落地年。这一年,隱私計算技术应用实践落地情况到底怎样了?
在18日舉行的2021(第七屆)中國互聯網法治大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簡稱中國信通院)發布《數據價值釋放與隱私保護計算應用研究報告(2021年)》給出了一個答案:隱私保護計算技術在金融、醫療、政務等領域已具有初步的應用探索,但尚未實現規模化的應用。
(图说: 从左到右,蚂蚁集团技术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彭晋,中国信通院副院长魏亮,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何桂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论员胡钢在大会现场共同发布)
这是国内首份关于隱私計算应用研究方向的报告,聚焦隐私保护计算技术产业落地缺乏参考的问题,对数据、数据价值、隐私保护计算如何助力数据价值释放及在金融、医疗、政务领域场景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与探索,为隐私保护计算技术的应用落地及数据价值释放提供参考。
《報告》由中國信通院和螞蟻集團牽頭,從三大應用場景展開。
在金融场景,隱私計算具有天然的应用必要性。《报告》提出,每年欺诈风险导致的银行业受损金额高达近千亿美元,国内银行每年因欺诈风险损失的金额也高达上百亿元。隐私保护计算平台为银行提供了外部大數據安全融合能力,提升了银行的大數據风控应用能力。《报告》举了一个案例,该案例帮助银行联合了包括工商、税务、水电、司法、电信、征信机构等十余家跨行业数据源提供的上千个数据维度的外部大數據进行小微企业风控。在基于这些数据进行联合建模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原有的1.81大幅下降至0.38,大大提升了银行的大數據风控应用能力。
(來源:《數據價值釋放與隱私保護計算應用研究報告(2021年)》)
在醫療場景,《報告》指出,現代醫學研究、藥物開發、公共衛生防疫以及臨床醫療應用等生物醫學科學愈發倚重電子病曆數據、基因數據、影像數據等生物醫學數據的開放共享與利用。《報告》舉例,由某三甲醫院牽頭,在隱私保護計算技術的支持下,實現了在不分享明文數據(個體基因數據)的基礎上,支持強直性脊柱炎的GWAS分析,爲解決生物醫學數據開放共享問題提供了思路。該方案基于隱私保護計算技術設計並開發了新框架,使用了具有隱私保護功能的安全聯邦學習方法,整個數據共享的過程從始至終對患者信息進行保護。
(來源:《數據價值釋放與隱私保護計算應用研究報告》)
在政务场景,如何在保障个人隐私的情况下把数据的价值发挥出来,帮助政务管理,是隱私計算的价值所在。《报告》举例,某科技公司联合电力公司,利用自主研发的安全计算平台,集成安全多方计算、联邦学习等隐私保护计算技术,提供面向配电网协同发展的电力场景安全计算解决方案。最后,通过电力联邦学习算法建立城市电动汽车负荷分析与预测模型。成功地支撑了充配电网的协同布局规划,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中國信通院安全研究所副所長林美玉在大會主論壇對該報告進行了現場解讀。林美玉指出,數據的價值釋放需以明確數據、數據價值、數據特征等相關概念爲前提。現階段隱私保護計算技術在金融、醫療、電子政務等領域已有一些落地嘗試。但總體來說,隱私保護計算技術仍處于大規模商業應用的早期,由于技術和解決方案還不夠完全成熟,隱私保護計算在走向市場化、産業化的過程中,仍面臨諸多挑戰,需多方圍繞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強化標准化指引、鼓勵技術創新發展、提升數字安全素養等關鍵內容精誠合作。
蚂蚁集团副总裁韦韬也在大会主论坛做了关于隱私計算的主題演讲。韦韬认为,隱私計算是保障数据流通价值和保护个人隐私的有效技术手段,通过隱私計算实现“可算不可识”是平衡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要素产业发展的关键。蚂蚁集团持续探索隱私計算技术创新,覆盖了数据全生命周期保护的全部主流技术,如多方安全计算、可信执行环境、零知识证明、联邦学习等。因此,也成为全球范围内相关技术储备最多的公司,全球隐私技术专利数累计740件位列第一。本次《报告》收录了蚂蚁集团隱私計算的在金融、医疗等行业的应用案例。
(舉報)